中國鐵建十八局集團依靠機械化擦亮品牌
天津訊 (伍振 陳樹進 孔凡虎 陳凡 報道)近來,中國鐵建十八局集團通過采用精尖設備和精湛技術,在“高大難尖新”項目中喜報連連:采用亞洲最大直徑TBM施工的錦屏水電站項目喜獲中國大壩工程學會科技進步特等獎、采用國產首臺大直徑敞開式TBM施工的吉林引松供水工程在全線首家實現貫通、采用國際頂尖的泥水平衡式頂管機施工的世界最大斷面公路隧道——港珠澳大橋珠海連接線拱北隧道全線第一家通過驗收。
機械化和總承包都是建筑施工的發展趨勢,近年來,中鐵十八局積極轉型升級,將兩者做到有機結合、互相促進、互為保障,引進精尖設備,提升精湛技術,通過機械化總承包模式在高大橋梁、長大隧道、TBM施工、水工隧洞、海底隧道等建筑施工科技前沿領域搶占高地,“做活做專做精”機械化施工品牌,目前擁有TBM、盾構機等等先進設備7500多臺套,榮獲詹天佑獎18項、被評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取得國家專利授權350項,主要經濟指標連續位居中國鐵建系統前列。
為“做活”品牌,該集團逐步淘汰設備租賃舊模式,向單項工序分包、施工總承包方向轉變,提供技術增值服務,打造機械化施工總承包管理品牌。比如該集團隧道公司通過“設備租賃、工序分包、施工總包+技術服務”三步走戰略,多輪驅動。在興泉、張吉懷鐵路項目部采取開挖、支護、襯砌等的機械化施工總承包“一條龍”,不僅自帶施工設備,而且把操作人員和設備維修保養員作為標配,提供技術服務,不僅極大提高了設備的完好率和利用率,充分發揮了機械設備效能,保證了工程安全、質量和進度。興泉鐵路引來業主組織的“百人觀摩團”,并獲2塊綠牌。
為“做專”品牌,該集團“強身健體”,努力打造“專項能力突出、品牌特色明顯”的機械化施工“先鋒”。為提升機械化專業施工能力和項目管理能力,引進TBM、三臂鑿巖臺車等先進設備進行“硬件”升級,另外加大培訓教育力度,培養復合型人才,提升“軟件”建設。該集團依托以全國道德模范、勞模孔凡成名字命名的“孔凡成勞模創新工作室”,以項目課題研究與應用為載體,大力推動技術創新,累計研究解決各類技術難題30多項,取得創新成果近20項、國家專利20多項,累計創效上億元。被譽為“地下神九”工程的世界最大斷面公路隧道——港珠澳大橋珠海連接線拱北隧道,其暗挖段“曲線管幕+水平凍結”的施工工法為世界首創。該集團通過引進精確制導技術,專門定制了4套上億元的國際頂尖的泥水平衡式頂管機,創造了“零誤差”的曲線管幕施工紀錄,“長距離曲線管幕和大規模水平凍結止水技術”填補了該領域空白。另外在湖北省水利“一號工程”——鄂北水資源配置工程最長隧洞15標段、唐縣鎮至尚市隧洞施工中,通過專業化隧道機械施工技術,全線率先貫通。
為“做精”品牌,該公司還積極走出去,與鐵建重工、吉林省維爾特隧道裝備公司等單位強強聯合,打造TBM最強“戰隊”。吉林省最大規模引水工程——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工程引水隧洞具有“長距離、巖層不穩定、斷裂帶多”等地質特點和技術難點。為了踐行習總書記“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的指示,依托中國鐵建和國家“863計劃”項目的支持,中鐵十八局與鐵建重工進行TBM 關鍵技術研究和科技攻關,通過以往使用TBM積累的經驗,提出了TBM高效施工參數匹配方案和及施工技術方案,突破了大直徑TBM多系統協調技術等核心技術,獨創“TBM施工SPS作業法”,推行‘掘進與整備并行”模式,使國產首臺大直徑敞開式TBM完好率最高達98.1%,最高日進尺為86.5米,月最高進尺為1209.8米,開創全國同類TBM施工之最,在全線第一個率先貫通TBM施工段。該集團參與的《大直徑硬巖隧道掘進裝備(TBM)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全斷面隧道掘進共性技術研究開發》兩項國家“863”計劃課題順利通過科技部組織的技術驗收,《新型濕噴機噴頭》、《翻板式除塵風道》等多項成果獲國家專利。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