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市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任、市地方志協會會長王永剛帶領市地方志協會專家學者和部分理事前秦州區皂郊鎮下寨子村、天水鎮調研《皂郊鎮志》《天水鎮志》編修,秦州區政協副主席武雙萍一同調研。參加這次調研和考察的人員還有: 協會的專家、學者李子偉、潘守正、白登懿、楊玉慶、張海玉,副會長王淑蘭、王鈺、閆虎林、任建昌,副會長兼秘書長臺志杰,理事熊志強、杜小軍、 鄭天明、王仲滿等。調研人員與鎮領導、村干部和鎮村志編纂人員分別在兩鎮召開了座談會。座談會由市地方志協會理事、秦州區黨史與地方志研究室主任武怡芝主持。
調研人員與鎮、村干部和鎮村志編纂人員進行深入交流,詳細了解鎮志編纂總體情況,專家學者就《皂郊鎮志》《天水鎮志》編纂體例、篇目設置、編寫內容及記述方式提出意見。
王永剛認為,這次天水市黨史與地方志研究室和市地方志協會組織的活動,主要是對《皂郊鎮志》《天水鎮志》兩個鎮的志書情況進行調研,督促加快鎮志編修;二是了解具體真情,掌握具體情況,在今天來的專家學者指導下進行有的放矢,有些工作需要補充,需要完善,繼續充實,為下一步修改、完善工作更有了新的方向;三是鎮志編修后續工作量還很大,對村莊、領導變更、自然地理、經濟、歷史人物、大事記等方面還需要大量挖掘整理,就資料里顯示的新聞報道太多,但可以挑選簡化融入到其他欄目里去。李子偉認為,有個別爭議的地方可以理解,要將問題挖深挖細,反復修改、斟酌,征求意見,做到實事求是。進度要服從質量,編纂出高質量的志書,以便后人研究地域文化。潘守正著重解釋了南、北天水縣的問題,澄清歷史上的地理志的誤差等。楊玉慶提出了關于皂郊鎮宋金戰爭與曹操堡的關聯,讓人們要著重解決一個思想上長期迷惑存在的問題。張海玉老師提出了兩鎮建置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問題等。其他人員也紛紛發了言,提出了不同見解、看法和建議。
王永剛最后結合專家學者意見對《皂郊鎮志》《天水鎮志》編纂工作給予充分肯定,并就提升志書編纂質量、創新志書編纂形式等提出相關建議:一要創新編纂理念。按照《中國名鎮名村志文化工程實施方案》,對志稿框架內容作進一步篩選、調整和優化,突出地方特色,彰顯區域歷史文化;二要突出特色產業。重點加強農業、工業、文化旅游等內容的編輯整理,放大凸顯當地特有產業優勢;三要發掘地域文化。著眼先秦、三國、宋金、清末、民國時期等與皂郊鎮、天水鎮的關聯印跡,做好歷史沿革、古村落、民俗、古跡、民間故事傳說及重要人物等考證、加工和整理,提升鎮志文化內涵和史料價值;四要打造精品良志。嚴把編纂、審評、出版、印刷等環節的質量關標準關,力爭將鎮志打造成為精品良志,充分發揮“存史、資政、育人”的功能作用。
調研人員還考察了秦州區平南鎮青鵑山文旅產業園、蘇灣村民俗莊園,天水鎮靈源侯高皇廟、天水鎮三國歷史文化廣場、天水村地情館。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