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通訊員 姜可齊)2024年3月5日,是毛主席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61周年,全國開展了學雷鋒活動,北京市通州區(qū)涌現(xiàn)出了救助高齡孤獨老人的事跡。龍年初春的一天晚上,正在回家路上的社工小姜接到一個焦急的來電,“是小姜嗎?我是咱們社區(qū)XX餐館的老板,有個老人剛在我們餐館門口摔倒了,我剛把他送到家里,我在老人家中找到了你的電話,老人說你能幫他,你趕緊來看看!”放下電話的小姜心里一陣緊縮,立即聯(lián)系了老人所在的玉橋街道及社區(qū)“救助管家”,并和同事小劉奔赴老人家中。
摔倒的老人是常叔叔,今年已經(jīng)87歲了,離異,無子女,獨自居住在老舊小區(qū),老人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社工和社區(qū)“救助管家”人員趕到老人家中,映入眼簾的是平日里熟悉社區(qū)獨居老人坐在床上,面龐略顯苦楚,但依然堅韌地展露微笑,那份不屈的精神讓人動容。在征得老人同意后,社工小心翼翼地攙扶著他,幫他清點好所需攜帶的證件,踏上了前往醫(yī)院的路程。抵達醫(yī)院后,社工詳細地向接診醫(yī)生陳述了老人的遭遇:“醫(yī)生您好,這位老人剛剛不小心摔傷了手部和下巴,麻煩您幫忙看一下,是否還傷到其他地方了。”
骨科醫(yī)生仔細檢查了老人的手部,小心翼翼地為他處理了傷口。頜面外科醫(yī)生也耐心地查看了老人下巴傷勢,確診只是表皮受損,沒有傷到骨頭。這時,社工才松了一口氣。醫(yī)生給出了治療方案:“老人家,您這手部傷口前三天要每天都來換藥,之后可以隔一天一次,口服藥下周一來拿就行。”社工小姜默默記下了醫(yī)囑,心中盤算著如何確保常叔叔按時復診、換藥?;氐嚼先思液?,他細心地保管好每一張醫(yī)療單據(jù),以便后續(xù)報銷使用。
幾天后,社工小姜和小劉又一次陪常叔叔到醫(yī)院進行第4次換藥??粗t(yī)護人員熟練地為常叔叔包扎傷口,小姜關切地問:“叔,現(xiàn)在感覺怎么樣?傷口還疼嗎?”常叔叔拍拍小姜的手背,感激地說:“好多了,謝謝你們這么照顧我!”在這次換藥的過程中,社工還為常叔叔做了一件重要的事情——為他簽約了家庭醫(yī)生服務。這意味著常叔叔從此有了自己的“私人醫(yī)生”,無論何時何地,只要健康出現(xiàn)問題,都有專業(yè)醫(yī)生提供及時的幫助與指導。
這一舉措是北京市通州區(qū)在深化鞏固困難群眾綜合救助幫扶體系的基礎上,構建“救助管家”三級分層服務模式,橫向聯(lián)動社會救助職能部門、特殊群體救助單位、社會力量,縱向搭建區(qū)、鄉(xiāng)鎮(zhèn)(街道)、村(社區(qū))三級救助服務體系,為困難家庭提供精細化救助服務,切實做到弱有所扶、難有所幫、困有所助、應助盡助。社區(qū)關注老人生活起居,建立互助關系,為困難群眾救急解困、雪中送炭,兜牢基本民生底線,讓困難群眾在共建共享發(fā)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自2022年北京耀晨心理健康促進中心承接玉橋街道精準救助項目以來,通過社區(qū)“救助管家”了解到常叔叔的情況,社工和社區(qū)“救助管家”人員一同前往其家中,發(fā)現(xiàn)老人居家環(huán)境較差,屋子里垃圾成堆,居家安全上存在風險隱患且不利于健康,需要進行居家環(huán)境微改造,室內環(huán)境清潔、對裸露在外線路保護等。常叔叔高齡獨居,且身患高血壓、糖尿病等多種慢性疾病,老人的生活質量引起了社工的高度關注。
“常叔叔,是我小白。今天我給您帶來了幾個收納箱,想著和您一起整理一下房間。”社工小姜和小白來到常叔叔家中,并帶來了之前和叔叔說好要改善他生活環(huán)境所購置的收納箱,一同整理出干凈整潔的居住空間;三人一邊交談,一邊動手整理,將衣物、書籍、日常用品逐一歸置,廢舊報紙雜志清理出來,不再需要的舊物打包好準備處理或回收。經(jīng)過一番共同努力,原本雜亂無章的房間變得明亮寬敞許多。“哎呀,這下真是不一樣了,我心里也亮堂多了,太感謝你們了!”常叔叔表達出對于社工們的感謝,看著自己的家變得干凈又明亮,常叔叔非常的開心。
在“救助管家”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幫助常叔叔進行了慢性病的管理、室內環(huán)境清潔、家居物品分類收納、在公共區(qū)域安裝了小夜燈、用電安全指引及更換燈具等。社區(qū)高度重視獨居高齡老人的居家安全,特地安排專業(yè)水電人員上門對常叔叔住所的水電設施進行了全面檢查與維護,確保電路、水管運行安全可靠,徹底消除了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
在常叔叔迎來86歲壽辰時。社工和“救助管家”人員策劃了一場溫馨的生日慶?;顒樱瑧c祝歲安好,共建鄰里溫情,讓老人感受到社區(qū)大家庭的關愛與溫暖。“祝您生日快樂……”燭光搖曳,歌聲動情,常叔叔接過香甜的生日蛋糕時,忍不住紅了眼眶。他已經(jīng)記不清自己有多少年沒過生日了。 許愿、切蛋糕、吃蛋糕,在歡樂的氛圍中,社工為常叔叔送上祝福和禮物。社工精心挑選的發(fā)熱腰帶和護腿用品,既實用又能滿足常叔叔冬季保暖所需,這份心意深深打動了老人。“常叔,知道您冬天怕冷,希望這些能幫您抵御嚴寒,保持身體健康。“哎呀,太貼心了,你們總是想的這么周到!”幾個人彼此聊著家常,聊著過去,說著未來,并叮囑老人一定要保重身體,現(xiàn)場氛圍一片祥和,其樂融融,熱鬧且充滿溫馨。社工與老人合影留念,記錄下生日中最美的回憶。
隨著服務的深入,常叔叔也表達出了生活中另一個不方便的地方。由于常叔叔年紀較大,行動不便,原有的衛(wèi)浴設施已經(jīng)不能滿足他的日常使用需求,尤其是馬桶,既沒有扶手又較矮,對他來說每次如廁都是一項挑戰(zhàn),也存在不小的安全隱患。為此,社工小姜與街道、社區(qū)“救助管家”進行了深入溝通,提出了對常叔叔家進行適老化改造的建議,經(jīng)過專業(yè)團隊的評估和設計,最終決定為常叔叔購置并安裝一款適合老年人使用的安全型馬桶,這款馬桶不僅有防滑功能,還配備了可助力起身的扶手,且座圈高度適中,大大降低了常叔叔如廁時摔倒的風險。本次改造,提升了衛(wèi)浴設施的安全性和便捷性,從而提高了常叔叔的生活品質。常叔叔表示:“你們想得太周到了,我以后上廁所就輕松多了,讓我實實在在感受到了溫暖和關懷!”
此舉不僅贏得了常叔叔的高度贊賞,更在轄區(qū)樹立了關愛獨居高齡老人、優(yōu)化居住環(huán)境的良好典范。通過這些細致入微的服務,彰顯了以人為本、關注民生的精神內涵,加強設施建設,共創(chuàng)美好生活。
2024年,耀晨社工繼續(xù)入戶走訪,了解困難群眾的實際需求和期望,整合社會資源,鏈接社會支持網(wǎng)絡,從生活起居、就醫(yī)、社會適應等多方面有效介入,為困難群眾提供定制化、專業(yè)化的服務,讓困難群眾切實感受到社會的關愛,提升自我發(fā)展能力,逐步重拾生活的信心。每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舉措,背后都飽含著社工們的深情厚意與辛勤付出。在未來的日子里,社工們將持續(xù)秉承“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以更加貼心周到的服務,書寫更多關愛困難群體的溫馨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