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日韩_天天综合社区_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_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_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调教网站_九九综合九九

首頁 > 首頁 > 綜合 > 正文

貴州6歲兒童感染“食腦蟲”病危,專家:感染率低,致死率高

近日,貴州一名家長在網上記錄孩子感染“食腦蟲”的經歷登上各平臺熱搜榜。6月27日,新京報記者從貴陽市某醫院獲悉,該院確有一名6歲兒童被阿米巴原蟲(俗稱“食腦蟲”)感染,目前仍處于昏迷狀態,需要靠呼吸機維持呼吸功能。

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水生態健康研究組研究員楊軍介紹,“食腦蟲”通常出現在熱帶或亞熱帶的水體中,“大多通過鼻黏膜進入人體,如果鼻腔沒有破損,正常人都有足夠的免疫和防護能力進行自我保護,所以感染率較低,但致死率很高。”

多日發燒,幼兒被“食腦蟲”感染病危

據患兒家長苗女士發布的文章,她曾帶孩子去海口旅游,并到海邊游泳。6月9日,孩子出現發高燒癥狀,次日到醫院就醫,服藥后退燒。之后多日,家長輾轉換了數家醫院,并進行了血常規、腎功能、肝功能等檢查,孩子仍持續發高燒、嗜睡。

6月19日,苗女士的孩子轉入重癥監護室,病情并未好轉。兩天后,醫院下達病危通知書,醫院診斷孩子患有急性化膿性腦膜炎,出現持續癲癇、中樞性呼吸衰竭、支氣管肺炎等癥狀。孩子的病情危重,血壓維持不足,病情隨時可能進一步惡化,危及生命。

6月25日,苗女士發文稱,孩子的病因找到了,是被一種叫“狒狒阿米巴原蟲”的寄生蟲感染,目前沒有特效藥,死亡率高達98%。隨后,許多網友在評論區為她尋求解決方案,聯系相關醫院。

目前,苗女士已刪除相關文章,她曾寫道,發文的初衷是“想讓其他寶媽們警惕這個東西,要小心呵護孩子成長”。截至發稿前,新京報記者嘗試聯系苗女士,尚未得到回復。

6月27日,新京報記者從貴陽市某醫院獲悉,該院確有一名6歲兒童被狒狒阿米巴原蟲感染,已經在重癥監護室住了8天。目前仍處于昏迷狀態,因其無法自主呼吸,仍需靠呼吸機維持呼吸功能。

專家提醒:應避免野外臟水進入鼻腔和眼睛

為了防止被“食腦蟲”感染,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水生態健康研究組研究員楊軍介紹,“食腦蟲”是俗稱,是阿米巴原蟲中的一員。“食腦蟲”通常生存在熱帶和亞熱帶的溫暖水體中,主要是淡水水體中,土壤中也有分布。2008年11月至今,楊軍一直在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從事內陸水體生態學研究,創建了水生態健康研究組。

“‘食腦蟲’的感染率比較低,但病死率很高。”楊軍表示,“食腦蟲”病例比較罕見、相關研究較少,目前沒有特效藥,因此病死率很高。“食腦蟲”通常通過鼻黏膜進入人體,如果鼻腔沒有破損,正常人都有足夠的免疫和防護能力進行自我保護,所以感染率較低。

雖然感染“食腦蟲”是小概率事件,楊軍提醒公眾注意防范,特別是在夏季,避免接觸野外的不明水體,不要在不干凈的河水、湖水游泳或者洗臉,避免臟水進入鼻腔和眼睛等。

“食腦蟲”科普動畫。 圖源:新京報動新聞截圖

此外,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曾在官微發布相關案例和提醒。

據“華山感染”微信公眾號,15歲的阿文生活在貴州,每到夏天就和小伙伴們相約到當地池塘里游泳。2018年12月,阿文出現鼻部破損,組織病理提示肉芽腫性病變。2019年6月2日,他因“發熱伴意識障礙一周”入院。隨后,阿文被確診為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腦炎,且考慮為既往鼻部皮膚破損后入侵感染中樞神經系統。6月9日,阿文因搶救無效去世。

上述文章提到,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首次在1990年被發現,被感染者是一只懷孕的母狒狒,最后死于該病原體引起的腦膜腦炎。巴拉姆希阿米巴腦炎常發生在患者出現皮損后,特別是面部,侵入血液后,通過血腦屏障進入腦部。免疫受損人群更易感染,但對健康人群也存在潛在危害。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腦炎的治療在當今醫療界仍是一個難題。該病的總體預后很差,死亡率高達98%,全球僅報道了很少成功治療的案例。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責任編輯:紫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