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日韩_天天综合社区_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_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_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调教网站_九九综合九九

首頁 > 首頁 > 關注 > 正文

醫保個人賬戶改革:1.2萬億資金沉睡 專家曾稱這錢不是職工自己的

原標題:醫保個人賬戶改革:1.2萬億資金沉睡 專家曾稱這錢不是職工自己的

資料圖

近期,武漢等多地職工基本醫保門診共濟保障機制改革改革落地實施。不少參保人發現自己個人賬戶里劃入的資金減少了,這引發了不少人的疑惑與關注。今天,有媒體透露“至少一半專家建議直接取消個人賬戶”,再次將醫保個人賬戶改革的輿論熱度推向新的高潮。

回顧歷史,關照現實,展望未來,職工醫保個人賬戶將如何變化?讓我們梳理一下。

1998年設立職工基本醫保制度

職工個人賬戶=個人繳費2%+單位繳費1.8%

我國職工醫保制度實行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保障模式,1998年頒布的《國務院關于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下稱《決定》)標志著我國職工醫保制度正式建立,實施了40多年的公費、勞保醫療制度終結。

《決定》采取了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費的籌資機制,其中單位費率為工資總額的6%左右,職工繳費率一般為本人工資收入的2%,單位與個人繳費責任分擔比例約為3:1。

具體而言,就是由單位和職工個人共同繳費。單位繳費的一部分和職工個人繳費的全部,劃入個人賬戶,主要用于保障普通門診和購藥費用。單位繳費的另一部分形成統籌基金,主要用于保障參保職工住院費用。

《決定》將單位繳費進入個人賬戶的比例最終確定為30%左右,也就是職工工資的1.8%,在這個文件之前的幾年,有試點文件還曾提出單位繳費部分劃到個人賬戶不低于50%。

個人賬戶現狀

1.2萬億元資金“沉睡”

《2021年全國醫療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職工基本醫保統籌基金(含生育保險)當期結存2542.77億元,累計結存(含生育保險)17685.74億元。2021年,職工醫保個人賬戶當期結存1713.61億元,累計結存11753.98億元。據此測算,個人賬戶積累的資金占到職工醫?;鹂偭浚ńy籌基金加個人賬戶)的40%。

數據顯示,自2012年以來的十年,個人賬戶每年基金結余的平均增長率在15%左右,基金年平均結余在1006.33億元左右,近2年的年節余更是在1500億以上。

因此,目前個人賬戶累計結存額約1.2萬億,占職工醫保基金的40%,這部分資金處在“沉睡”狀態。

為何改革個人賬戶?

專家:公平性很弱,年輕人賬戶大量結余,老年人錢不夠用

職工基本醫保個人賬戶之所以要改革,根據眾多專家對媒體的分析,是因為醫保個人賬戶已經難以滿足“保健康”需要。一方面是約1.2萬億元個人賬戶資金“沉睡”,另一方面則是大量老年人個人賬戶資金不夠用,參保人群得不到更好的保障。

南開大學衛生經濟與醫療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銘來對第一財經表示,職工基本醫保制度運行20多年后,個人賬戶出現了很多問題,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公平性很弱”,“年輕人和身體好的,個人賬戶中存了大量結余,但身體不好或是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個人賬戶的錢是不夠的。”

中國政法大學社會法研究所所長婁宇表示,醫保個人賬戶制度設計的初衷是希望參保人通過長期積累實現門診費用的風險分擔,即年輕時向個人賬戶多繳費、少消費,年老后不繳費,醫保賬戶用于支付門診費用。“但這個初衷在實踐中未能很好實現:參保人都是趨于短視的,個人賬戶中積累了大量資金,引發了較高的道德風險,不僅讓監管工作壓力倍增,而且也不符合醫療保險‘保大不保小’的原則,因此醫保實踐中對個人賬戶詬病較多,社會各界都在積極尋求賬戶的改革方案。”

國家醫保局有關司負責人表示,隨著20多年來經濟社會的巨大變化,個人賬戶風險自擔、自我保障門診費用的方式,已越來越難以滿足保障群眾健康的需要,具體表現在“三個不適應”,即不適應日益慢性病化的疾病譜,不適應醫療技術的飛速進步,不適應我國老齡化發展趨勢。

門診共濟制度政策咨詢

過半專家建議直接取消個人賬戶

一位參與門診共濟制度政策咨詢的專家透露,醫保個人賬戶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它存在的“先天缺陷”已經無法適應當前醫療保障的形勢,這是醫保界的共識。在門診共濟改革政策討論的時候,至少有一半專家建議直接取消個人賬戶,將全部資金用于建立門診統籌,但考慮到社會的接受度,最終文件采取了當前這個過渡性的方案。

雖然以門診統籌來替代不完美的個人賬戶是改革的大方向,但專家們均認為,按照“改革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個人賬戶”的相關政策要求,我國在當前和未來一段時期內職工醫保個人賬戶不會取消。

專家稱個人賬戶里的錢不是職工自己的?

官方重申:個人帳戶的本金和利息歸個人所有,可以結轉使用和繼承

近期,眾多參保人熱議基本醫保個人賬戶改革時,有專家受訪時稱,“一些人認為個人賬戶里的錢就是個人自己的,這是概念上的誤解。”

媒體報道截圖

近日,華中師范大學勞動與社會保障系副教授王超群在接受人民日報客戶端采訪時表示,“一些人認為個人賬戶里的錢就是個人自己的,這是概念上的誤解。”

王超群介紹,個人賬戶里的錢在法律性質上是醫?;?,由政府管理。只不過,醫保基金按照每個參保職工的工資或者退休金水平,給每個人分別設置了一個可以使用的資金額度。這個資金額度劃到個人賬戶戶頭上,就成了個人賬戶里的錢。既然屬于醫?;?,這些個人賬戶里的錢必須遵照社會保險法的規定,只能用于支付醫藥費用。

對于在職職工來說,基本醫保個人賬戶里的錢,原本就是從職工工資扣除的2%,以及單位繳納的1.8%。王超群的上述解釋正確嗎?

根據我國1998年頒布的《國務院關于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國發〔1998〕44號)》的規定:個人帳戶的本金和利息歸個人所有,可以結轉使用和繼承。

在今天的媒體報道中,國家醫保局有關司負責人也強調,個人賬戶劃入方式調整后,個人賬戶的本金和利息,無論是改革前的歷史結余,還是改革后新劃入形成的結余,都仍然歸個人所有,都仍然可以結轉使用和繼承。

由此看來,王超群受訪時“個人賬戶里的錢不是自己的”說法,是不準確的。

個人賬戶改革,單位繳納部分全部計入統籌基金

目前正處于過渡期,今年全部改革要到位,進入政策常態運行

2021年4月22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指導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健全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21〕14號),要求各地在2021年12月底前出臺實施辦法,設置3年左右的過渡期,逐步實現職工醫保門診共濟保障制度改革目標。

《指導意見》提出,要改進個人賬戶計入辦法。

科學合理確定個人賬戶計入辦法和計入水平,在職職工個人賬戶由個人繳納的基本醫療保險費計入,計入標準原則上控制在 本人參保繳費基數的2%, 單位繳納的基本醫療保險費全部計入統籌基金; 退休人員個人賬戶原則上由統籌基金按定額劃入,劃入額度逐步調整到統籌地區根據本意見實施改革當年 基本養老金平均水平的2%左右
個人賬戶的具體劃入比例或標準,由省級醫保部門會同財政部門按照以上原則,指導統籌地區結合本地實際研究確定。調整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結構后,增加的統籌基金主要用于門診共濟保障,提高參保人員門診待遇。

以武漢、綿陽為例,這兩個城市今年起都調整了在職職工個人賬戶計入標準,即由原來的單位繳費的一定比例和個人繳費的全部,轉變為只劃入個人繳費部分,即本人參保繳費基數的2%。退休人員個人賬戶將按照 2021年養老金平均水平2.5%、2.8%劃入。

按照時間表,國家醫保局要求2021年底各省市要出臺本省市的具體實施方案;2022年底要全面建立職工醫保門診統籌制度;2023年門診共濟保障全部改革要到位,進入政策常態運行。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責任編輯:紫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