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日韩_天天综合社区_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_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_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调教网站_九九综合九九

首頁 > 城市 > 甘肅 > 正文

甘肅非遺青年說:黃土塬上嗩吶響 百年老曲煥新生

圖為翟立鵬(右一)與搭檔在甘肅慶陽市黃土塬上演繹嗩吶曲目。(資料圖) 甘肅省非遺保護中心供圖

中新網蘭州11月29日電 (閆姣)“嗩吶一出,百樂讓路。嗩吶一響,燃爆全場。”近年來傳統樂器與潮流音樂擦出火花,吸引越來越多年輕受眾愛上嗩吶。這一現象也令地處甘肅慶陽市黃土高原上的嗩吶傳承人翟立鵬感慨萬千。他說,傳承過程中,應既不失傳統曲目的韻味,又與現代音樂接軌,使民樂煥發新生。

“我爸也是嗩吶傳承人,在我們這兒有點名氣,傳到我已經是第四代。”現年42歲的翟立鵬,出生于一個民樂世家,父親擅吹嗩吶,母親精攻二胡,外爺喜唱戲,舅舅樂拉胡琴。在這樣的氛圍中長大,他從小便能“舞音弄樂”。

隴東嗩吶在明代就有流傳,有四百年的發展歷史,是中國浩瀚民間音樂中一個獨特的樂種,是甘肅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翟立鵬現是嗩吶藝術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他坦言,以前學習嗩吶的人較少,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沒書本、譜子,需要天賦,更需要長期練習形成肌肉記憶,入門門檻較高,對初學者而言難度較大,很多人便知難而退。

翟立鵬稱,師父輩在傳承過程中作出的較大貢獻,是改變了過去口傳心授的傳承方法,實現了樂器規范化,演奏曲目統一化的目標,改變了過去“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的狀況,樂手們可以隨意搭班,相互交流,提高了演奏技藝。

圖為翟立鵬(右一)與年輕的徒弟們演奏嗩吶,最小的一位年僅9歲。(資料圖) 甘肅省非遺保護中心供圖

圖為翟立鵬(右一)與年輕的徒弟們演奏嗩吶,最小的一位年僅9歲。(資料圖) 甘肅省非遺保護中心供圖

連日來,由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策劃的“甘肅非遺青年說”欄目陸續推出,旨在全景展示甘肅非遺青年傳承人氣象,傳遞甘肅非遺的“青年聲音”。

“目前傳承有雙重壓力,老一輩人希望我們堅守傳統的東西,但初學者和年輕人又適應、喜歡現代音樂。”翟立鵬目前傳承有500首傳統曲目,也新創作了《黃土情韻》《北豳古韻》《鄉路》《隴原歡歌》等,講述西北風土人情、民俗文化。

在翟立鵬看來,隴東嗩吶趕上了一個好時代,正是繁榮發展的階段。“有國家、省上的資金支持,以及各類‘走出去’的推介活動。在西峰區文化館的幫助下,還完成了嗩吶書籍的編纂和光盤的復刻。”他說,目前慶陽有數千人從事嗩吶行業,在升學宴、出閣宴、文藝演出、開業大典等場合運用較多,但這兩年受疫情防控影響,活動稍有減少。

為了與時俱進,翟立鵬將現代音樂融入嗩吶傳統曲目,吸引年輕人的注意。目前,他的徒弟有50人,其中6人已出師,并將此當作一生打拼的事業,還有很多人對嗩吶萌生了強烈的興趣,利用閑余時間跟他學藝、賽樂。

翟立鵬的一雙兒女都是他的徒弟,兒子翟云鴿年僅9歲,是所有徒弟中年紀最小的一個,如今也已能獨立登臺演奏嗩吶曲目。翟云鴿自小在嗩吶藝術傳習所內長大,300多件樂器是他孩童時的玩具,4歲上幼兒園時,便能和父親一起表演嗩吶。

翟立鵬曾在人民大會堂參加中國文聯《百花迎春》晚會,參演央視“星光大道”演出,參演“絲綢之路”國際文化節,被評為“甘肅省民間藝術家”。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