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見京劇劇目全本《伐子都》再現京城 北京京劇院武戲燃爆一夏
2022年7月4日晚,北京長安大戲院隆重上演由北京京劇院隆重推出的《“武”彩“京”華》系列演出,當日劇目是難得一見的京劇武戲《伐子都》全本戲。《“武”彩“京”華》項目由北京京劇院院長劉侗發起,以“充分發揚武戲精神、重振武戲江山”為主旨。本次武戲展演亦是京劇武生泰斗楊少春先生繼2022年央視春晚攜眾徒弟亮相宣傳武戲后的又一成果展示。據悉,本次上演的《伐子都》是北京近60年來從未上演過的全本大戲,由楊少春先生親授、徒弟青年演員于泳演出。當晚京城夏日炎炎,仍無法抵擋廣大戲迷們的熱情。全場更是叫好聲不斷,受到業界與觀眾們的一致認可與好評。
(右起:北京京劇院業務辦公室主任孫鵬;京劇表演藝術家楊少春;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員會副書記劉宇輝;《伐子都》主演,北京京劇院青年武生演員于泳;北京京劇院院長劉侗;京劇表演藝術家葉金援;北京京劇院副院長朱甲。)
《伐子都》故事出自《左傳·隱公十一年鄭伯伐許》《列國演義》,以人性“真善美”為主題,看點全面,是少有的“文”“武”并重的武戲劇目——即前半出戲以“唱”“做”“念”“表”“功架”見重,后半出則以“翻”“打”“撲”“跌”見長,十分考驗演員的功力。本戲由李盛斌先生創編,可惜技術不足,只留有劇本,未曾留下影像。此前,于泳雖曾多次演出過下本《伐子都》,但本次演出是由楊少春先生根據李盛斌先生留下的劇本內容進行創編的全本大戲。戲中不僅保留了李盛斌版本中“潁考叔以鬼魂再現”的原貌,還融入了符合現代審美的舞臺元素,力圖在繼承中創新。本次演出對武打邏輯、人物內心和場次轉換的把控與銜接進行了重構,更加凸顯虛實相生、情景交融的戲曲舞臺特色和中國傳統美學價值,將本戲成功塑造成更具京潮派戲風的精品傳統劇目。此外,每個場次都被楊少春先生精心冠以新的名稱,更顯主線情節,另觀眾耳目一新。
以《伐子都》為代表作的85后青年武生于泳在后臺接受采訪時談到,每次演出此劇他都需要至少四個月至半年的時間全力準備,能夠從師父那里繼承本戲是他的榮幸,也是他的使命。于泳說:“在未來,我仍將堅定文化自信,肩負起新時代的歷史責任,自覺肩負起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傳統文化的傳承,在文藝工作中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為實踐準則,弘揚社會主義正能量,堅持傳統文化的傳承內涵與開拓創新一體化發展,為京劇的繼承與發展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當前疫情逐步恢復,也希望能夠借此呼吁大家走進劇院,多多支持我們自己的傳統文化。”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