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
偶像組合“天府少年團PANDABOYS”可能是國內最短命的偶像男團。8月20日,“天府少年團”高調宣布出道,成員中年齡最小的只有7歲,最大的也只有11歲,引發各方質疑。僅僅4天過后,該團體所屬公司就在深夜宣布,這個平均年齡只有8歲的團體“即日解散”。
8歲孩子怎能成為賺錢工具
此前,該公司曾回應稱,公司不是把孩子當作賺錢的工具,而是在“孵化具有時代意義的新一代少年榜樣”,“將在保證學習的前提下完成藝術訓練”,“不做飯圈文化,沒有資本運作”。如此回應并未平息輿論,反而將造星低齡化、養成系追星等問題再次推向公眾視線。【詳細】
8歲的孩子,真的懂得何為熱愛嗎?不少人對這一現象表示了憂慮。一方面,隨著互聯網偶像文化的興起和發展,近年來在社交媒體平臺“流量即紅利”的引導下,不少家長看到了養成偶像帶來的巨大經濟效益。另一方面,相較于傳統的影視童星培養,依托互聯網平臺打造的養成偶像具備低投入、高回報、廣傳播的投資優勢,低齡偶像又兼備紅利周期長、管理配合度高的培養優勢,使得低齡養成偶像備受娛樂公司和投資平臺的青睞。【詳細】
“低齡偶像”盛行助長畸形成功觀
這不是杞人憂天。無論是從這個組合的名稱,還是從孩子們的成熟打扮來看,這明顯是把他們推向了工業化的“造星”流水線。或許,我們無法判斷這個組合在演藝道路上能走多遠,但可以肯定的是,當養成系造星資本向未成年人甚至是“幼兒園剛畢業”的低齡兒童滲透,這之于未成年人的成長,以及構建健康的未成年人保護環境來說,絕非好消息。且不說,那些被“選中”的孩子到底“星”路幾何,他們的成長又會遭遇怎樣的傷害,這種不顧年齡,不考慮青少年成長規律的“育兒系”造星之風,對于整個未成年人的價值觀、家長的教育心態,都將產生不容低估的消極影響。【詳細】
這些年,“低齡偶像”盛行,助長了“一夜成名”的畸形成功觀,讓更多人迷戀走捷徑。尤其“選秀造星”與網絡直播的興起,讓許多年輕人快速收獲名利,從而產生了“棄學從娛”的想法。相關專家介紹,青少年三觀尚不夠成熟穩定,對世界的認識不夠深刻,辨別能力不強。如果輕易投身名利場,長期受走捷徑思維影響,很容易迷戀一時的光鮮亮麗,陷入“讀書無用論”思想,嚴重影響身心健康發展。【詳細】
被資本綁架的“天府少年團”,又怎么可能沒有銅臭?也許現在這個少年團還處于“養成”階段,公司在進行一段時間的投入,但其目標就是從中篩選藝人并謀利。這在國際上已是一套成熟的操作手法,只不過這次把苗頭對準了少年兒童。挑選少年兒童包裝成偶像團隊,按照商業模式進行打包培養,和一般的少年兒童才藝培訓,有著本質的區別,前者不僅可能侵占未成年人接受義務教育的時間,還可能出現由于過早參加商演而傷害身心健康的情況。【詳細】
應從源頭整治無底線“造星”
近期,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開展網絡綜藝節目專項排查整治,要求嚴格控制偶像養成類節目。北京市廣電局也發布通知,各網絡視聽節目服務機構要嚴把網絡綜藝節目人員關,為青少年提供良好示范,并禁止未成年人參加選秀類網絡綜藝節目。
面對那些無底線的“造星行為”,相關部門須加強監管,嚴格審查參與者的年齡,嚴禁利用偶像經濟收割粉絲、無底線斂財的行為。經紀公司和網絡平臺應樹立底線思維,摒棄唯利是圖的導向,切實履行好自身的社會責任。【詳細】
低齡偶像應該從培養源頭上加以管理和整治。加強對經紀公司及媒體平臺的監管,對處于義務教育年齡階段的偶像,應保證其正常的校園生活時間,回歸教育本真,在保證基礎教育的基礎上才能進行興趣引導。對于違規從事速成偶像實現流量變現的公司和平臺予以約束,讓偶像培養的風氣從流量至上轉變為內容為王,實現可持續發展。【詳細】
微言大義:
@守候99:想通過“造星”賺錢,但是吃相太難看了。
@Amnysl:請未成年“愛豆”完成九年義務教育。
@手捧槲珠換酒錢:出道之后解散最快的團,放過孩子吧!
@安安靜靜的宅男子:這公司,該重罰!他們不只是想讓8歲的孩子出道,還想吸引8歲左右的低齡粉絲吧。
中國經濟網編后語:
與成人偶像不同,“養成類”偶像的培養具有投入低、回報高等優勢,因此吸引了不少資本競相入局。然而,平均年齡只有8歲的孩子便被工業化“造星”的流水線盯上,不僅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和正常教育,更會助長“出名要趁早”“讀書無用”等不良社會風氣。想獲取“偶像經濟紅利”的經紀公司該認清,連完成“九年制義務教育”都不能保證,未來偶像因沒文化而“翻車”的幾率只會更大。家長也該了解,沒有什么比讓孩子腳踏實地讀書更重要。
回顧:往期“經”點熱評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