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絡上出現了一個油頭粉面的“人類高質量男性”,他稱自己身高185公分,擁有高智商和良好的身體素質,還有留學經歷以及國外工作經驗,重點是不差錢。他靠著奇異的妝容、油膩的語調,以及不大協調的搞笑動作,火爆網絡。而他的招牌動作,連很多明星都爭相模仿。
8月19日下午,微博方面稱,前期審核把關不嚴,現已將徐勤根賬號的V+會員功能關閉。同時徐勤根的個人公號也被關閉。
人們去看這個“人類高質量男性”,當然不是真的欣賞他的“高質量”,更多的是出于一種獵奇心理。所謂“人類高質量男性”不過是一種自嘲式賣萌,并通過扮丑、雷語來達到吸引粉絲、變現流量的目的。
多年來,一直有人以扮丑、雷人雷語走紅網絡,從早期的芙蓉姐姐、鳳姐,再到如今的“人類高質量男性”,都是同樣的套路。在靠丑出名并積累大量粉絲后,借勢收割,兌現流量,從而實現商業利益。
按理說,具有正常審美觀的人應該不會對這樣的扮相產生好感,有那么多人去圍觀這類網紅,只不過是圖個樂子,當作看小丑罷了。但奇特的是,一些商家和平臺竟跟風而動,和一些扮丑網紅開展商業廣告合作、在線直播等,借此炒作大賺一筆。
顯然,這些商家和平臺所看中的,無非是扮丑帶來的流量。但是,蹭這種低俗的熱點,真的會給企業帶來長遠的利益嗎?答案是不辯自明的。
更加令人擔憂的是,當“丑”成功變現,就會有更多人以“丑”來博取關注。為追求更多流量,他們會更油膩、更獵奇、更招搖,一些短視頻平臺就已經出現了這樣的現象。
這種流量變現的模式已漸漸套路化,成本低、收益大,不少人跟風效仿,為了出名不惜自毀形象,發表雷人雷語,成了網上特有的“審丑流量”。雖然互聯網包容廣闊,但長此以往,一定不利于互聯網的健康發展,還會污染人們的三觀。如果不加以遏制,會形成惡性循環,引來更多人效仿。
因此,對于那些不健康的扮丑現象,平臺應該履行社會責任,限制其流量變現渠道。就我們普通人來說,對付它的最好方法,就是不關注、不點贊、不轉發,和它拜拜。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