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常魁星 通訊員 崔葉竹)端午節是中國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它與春秋時期的愛國者屈原相關聯,對于它的傳承,是對屈原愛國情懷的贊美,是中國精神的一種傳承。在端午節來臨之時,6月12日上午,北京市通州區春曉心理社會工作事務所在通州區社會福利院和西集大灰店村委的支持下,舉辦了“濃情端午節,傳承中華魂”活動,向孩子們講述端午故事,傳承中國愛國文化。
“小朋友們,這周我們放三天假,大家知道為什么嗎?
“要過端午節。”
“那一說到端午節,你們會想到什么?”
“吃粽子”、“包粽子”、“屈原”。
“我們今天不包粽子、也不吃粽子,社工姐姐想跟大家說說端午的故事。”
“‘端’是開始,‘午’是最熱的時候,端午節就是一年中最熱的時間段開始的節日。在這個節日里面,人們會包粽子、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在春秋戰國時期……人們會扎五彩繩,是為了去掉疾病……掛艾蒿是用來驅走蚊蟲……端午節是非常有意義的節日,需要我們每個人去發揚和傳承。”隨著社工姐姐講的故事,孩子們知道了端午節的來歷,了解了中華民族文化,產生了濃厚的愛國情懷。
品味端午,傳承文化。春曉社工在活動過程中,發現孩子們對于粽子很熟悉,但對于屈原故事、扎五彩繩、掛艾蒿并不熟悉,通過“濃情端午節”活動,春曉社工以故事的形式,讓孩子們認識端午,引導孩子們積極傳承中國文化,為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努力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