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4月11日電 4月4日,《暴裂無聲》登陸全國院線。首日票房超800萬,目前累計票房破3000萬。該片啟用了明星陣容,制作也更為精良,那么,《暴裂無聲》是否真的擲地有聲,又能否像前作一般再造黑馬?近日,《今日影評》特邀《暴裂無聲》導演忻鈺坤做客節(jié)目。對于觀眾提出敘事冗長、層次感不強的質疑,忻鈺坤也在節(jié)目中給出了回應。
拒絕“精巧”的標簽 《暴裂無聲》更有電影質感
電影《暴裂無聲》的故事聚焦在一個北方的礦業(yè)小鎮(zhèn)上。凜冬,黑白兩道通吃的礦業(yè)老板昌萬年收買律師徐文杰為其進行偽證處理,當二人在偏僻小鎮(zhèn)完成現(xiàn)金交易后,昌萬年用弓箭將帶著羊群在山里行走的牧羊少年射中,徐文杰將其拖進山洞內,兩天后,礦工張保民得知兒子失蹤的消息急切趕回家中,三天后,律師徐文杰的女兒也跟著失蹤。兩起本來毫不相干的失蹤案意外地關聯(lián)到了一起,所有人都脫不了關系。
的確,在經(jīng)過了觀眾和市場對《心迷宮》的檢驗之后,《暴裂無聲》自然而然地承擔了更多的觀影期待。有不少觀眾表示,《暴裂無聲》在劇作的層次感上有所欠缺,電影前半部分的敘事上較為冗長。
面對這樣的質疑之聲,忻鈺坤在《今日影評》中也給出了自己的回答。忻鈺坤稱他本人也聽到了很多關于電影《暴裂無聲》的評論,諸如電影不如前作精巧等等。忻鈺坤表示,大家喜歡《心迷宮》這樣精巧的故事,似乎就會給我貼上一個標簽。但《暴裂無聲》并不在于結構精巧,而是在于觀眾對于影片的讀解,對結尾的認知。影片給了觀眾很大的遐想和思考空間,因此觀眾的參與感要遠遠超過《心迷宮》。“《暴裂無聲》更有電影質感。它在電影的本體隱喻系統(tǒng)里,做了非常多的鋪墊,這個是在當下還蠻少見的一種表達方式,它很特別,而且對于我自己而言,這個電影的滿意度、完成度還是很高的。”
作者化電影要做平衡取舍 青年導演的門檻是第一部長片
忻鈺坤導演的兩部長片《心迷宮》和《暴裂無聲》都具有非常濃郁的作者化風格。但當作者化風格的電影面臨市場的時候,也必須做出一定的平衡的取舍。忻鈺坤在《今日影評》中稱,《暴裂無聲》中有很多動作元素,但這不僅僅是讓影片看上去更有商業(yè)的賣點,更重要的是體現(xiàn)出視覺沖擊,這個動作戲最終也是回歸到人物本身的。張保民并不是功夫高手,也不是什么搏擊冠軍,他就是一個普通的好斗的老百姓,所以他可能很多打的方式都不對,都是錯的,所以這個動作戲本身也不是套路。
作為青年導演中的佼佼者,提及青年導演的成長路徑、創(chuàng)作環(huán)境,他認為,從他自己的經(jīng)歷來講,必須要感謝整個中國電影市場的繁榮,給了青年電影人很多機會,并不僅僅是導演,很多青年電影人都因此而獲益。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電影節(jié)平臺的應運而生,給了青年電影人很多機會。“我一直有一個觀念,就是一個青年導演是否能夠成為導演的門檻,就是自己的第一部長片。”從制作層面而言,導演必須要去經(jīng)歷一些苦難,因為在那個過程中,你會不斷地問自己你是不是要堅持,正是因為過程艱難無比,才能不斷地打磨自己。
在新時代下,社會各界對于新導演扶持的力度不斷攀升,青年導演們較之過去的確也有更多的機遇。但下一步擺在青年導演面前最大的挑戰(zhàn)仍是如何根植現(xiàn)實生活,挖掘好的中國故事,并用多樣化的電影手段去呈現(xiàn)出來,滿足觀眾更加多元的精神需求。
電影文化評論類日播欄目《今日影評》每周一至周五晚22:00檔于電影頻道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