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相似的面孔,女性角色的妝容服飾還停留在“阿寶色”系列。
這三部古裝劇,一開年就拉低了國產劇水準
伴隨著《風箏》《虎嘯龍吟》等跨年口碑劇集帶來的高期待,不少劇評人曾頗為樂觀地預言,2018年將是佳作不斷的一年。一是經過幾年的發展,“互聯網+影視”的IP模式弊端盡顯,開始與傳統影視制作模式融合;二是網絡劇經過幾年的探索,逐漸成型,去年出現了《軍師聯盟》《白夜追兇》等不少佳作,管理層面將其與電視劇等量齊觀,給了“名分”。
但是,《花謝花飛花滿天》《鳳囚凰》和《尋秦記》三部熱熱鬧鬧的大劇,不費吹灰之力就擊潰了觀眾的期待。每部劇都是大制作,明星云集、投資甚巨,對外都吊足了觀眾的胃口。具體觀感借用扁鵲給蔡桓公看病的診斷,基本都是“病在骨髓”。觀眾也果然沒讓制作方失望,豆瓣評分一直穩定在2到3之間。
1 《花謝花飛花滿天》太多模仿
先說《花謝花飛花滿天》。曾經憑借《新龍門客棧》拿過第32屆臺灣金鐘獎最佳導演的賴水清,其實轉戰大陸市場后,也有過不少優秀作品,比如其執導的蘇有朋、賈靜雯版《倚天屠龍記》曾是一代人的武俠記憶。但時間線越往后推移,作品品質就越一言難盡。2013年的《天龍八部》和2014年的《鹿鼎記》,口碑皆不佳。直到這次《花謝花飛花滿天》,完全淪為爛劇。
此劇有66集,雖然篇幅長、任務多,但是制作時間短啊,從2017年1月2日開機到4月28日殺青,也就短短三個多月,質量可想而知。該劇從劇名、開頭的童謠,到四大家族的情節架構,會被認為在致敬《紅樓夢》和林黛玉字字泣血的《葬花吟》?女一和女二換臉換身份,讓人想起的是《上錯花轎嫁對郎》和《變臉》,借鑒還是模仿?女主名千尋,是在示好《千與千尋》?花滿天這個名字讓人跳躍到了《陸小鳳傳奇》,要創造新傳奇?如果真要這么想的話,那就是太圖樣圖森破了。這些內容堆疊在一起,真不是制作方拿曹雪芹、吳宇森、宮崎駿和古龍一起開涮嗎?
化用《葬花吟》等作為劇名和人物姓名,也談不上有何古為今用的新意。演員的表演更是乏善可陳,張馨予、李心艾等相似的臉孔一起,經常讓人出戲以為導演在剪片子的時候直接復制粘貼了。何潤東的人設和表演,像公然違抗圣旨卻毫發無傷這種情節設計,簡直是在挑戰觀眾的智商,《那年花開月正圓》里面吳聘積累的人氣,或許消耗殆盡了。而歸亞蕾、陶慧敏、寇振海等老一輩實力派幾乎要晚節不保——每個人都繃著臉像是拿錢走過場。
更低飽和度的服化道和畫面調色,在美學上有所進步,但對劇情內部邏輯于事無補。
2 《鳳囚凰》消耗了爆款IP
《花謝花飛花滿天》爛在粗制濫造,《鳳囚凰》或許爛在主創的眼界和功力。《鳳囚凰》原著與《瑯琊榜》《甄嬛傳》并稱晉江三大奇書,其他兩部的影視改編都有不錯的市場收益和觀眾反響,《鳳囚凰》卻漂亮地撲了街。女刺客與山陰公主掉包的故事脈絡并不復雜,卻因為亂世之中的愛恨情仇和爾虞我詐有著天然的引人之處。原著頗多瑪麗蘇和杰克蘇的色彩,改編劇增加了宮斗、權謀的內容,這個設計還算合理。但是呈現在觀眾面前的則是一個服化道用力過猛、演技拙劣、故事邏輯勉強的故事。
一個原本有著良好市場反響的IP,在于正的“妙手”之下,徹底撲街。于正或許不是缺乏誠意,畢竟在《鳳囚凰》里,你至少看不到辣眼睛的阿寶色服裝和過于現代的韓式妝容。甚至可以說,在表面功夫上,還做得挺足的。但參照其前作,哪怕是明顯想要改良口碑的電影《宮鎖沉香》,會覺得于正對于《鳳囚凰》這樣宮斗題材的改寫,看似熟門熟路,實則力不從心。別說到《甄嬛傳》的水準,即便是《羋月傳》也難以企及。更何況,此前“盛名”在外,能與之合作的團隊主創,勢必更為弱勢。話語權掌握在于正手里,拍成這樣也能理解了。但這樣有限的能力,卻恰好迎合了較低幼的收視群體,因此大概收視也不差。向來,于正劇收視率和口碑,總成反比。
而關曉彤、宋威龍、張馨予等人單薄的演技和閱歷,成功地把這個劇演成一個校園愛情故事,沒有亂世中人要茍全的縱深,也沒有侯門深宮中牽一發動全身的緊張,一張張并不精致也不靈動的臉,也沒有演繹出歷史上的香艷。看得出,人設逐漸崩塌的關曉彤并未沉下心來打磨演技,而張馨予在《花謝花飛花滿天》和《鳳囚凰》同時出現,基本上為自己坐實了“爛劇女王”的標簽。
不過,編劇和制片人于正這一影視界的濁流保持住了本色,輸了與瓊瑤官司后卷土重來的這第一炮,創下了自己作品中豆瓣評分新低,成功地給自己炸開了一個更大的坑。這一點,倒沒讓業界和市場失望。
不管是現代裝還是古代裝,陳翔版“項少龍”都充滿廉價塑料感。
3 《尋秦記》翻拍完全退化
對比前面的兩部劇,《尋秦記》的失敗帶有創新性,既粗制濫造又缺乏誠意,還彌漫著輕浮的氣息。黃易的原著小說開穿越文學題材之先河,“科幻加武俠”的設計也為武俠文學開創了一方新天地。基于此改編的2001版《尋秦記》,情節雖有大改動,但在古天樂、林峰、宣萱等人的精彩演繹下,成了與小說并峙的兩座高峰。
有了小說和老版的珠玉在前,雖說是巨大的壓力,但是只要用心的話,做出點成績來應該不難。畢竟,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內地的影視工業比當年的香港要優越得多。但是,劇集本身有力地證明了什么叫做退化。
開頭的少年科幻劇的場景設計、五毛錢都嫌多的特效、陳翔那句“猥瑣發育,別浪”,都在開頭部分有力證明了“我是大爛片”。
從目前的劇情來看,最大的問題還是邏輯不能自洽。老版《尋秦記》中項少龍進行穿越的動力在于希望找回愛情,在此驅動下進行一連串的冒險,期冀著在嬴政登基的時候拍到照片可以回到現實,重新抱得美人歸。而新版則是未來世界進行的一次科學實驗失敗,項少龍為了拯救同伴穿越到了戰國時期,此時他回到未來的動力與秦始皇登基沒有多少邏輯關系。
其次是打磨不夠。既然開篇時間設定在2188年,超越當下將近兩個世紀,那他們的生活方式在未來沒有任何進化?劇中陳翔展示的擼串、三國殺、永生花等元素則是當下生活方式都不太有代表性的元素了。這是編劇的固步自封還是導演的掩耳盜鈴?劇中也未給觀眾提供更多的科技想象力空間。2001年的香港尚能打造出頗具科幻質感的特效鏡頭,而新版《尋秦記》中的特效充滿了玩具感、塑料感。
近兩年,不少高質量的網劇使得該市場獲得的資金、資源都不差,因此糟糕的服化道不能歸咎于網劇類型。演技問題,更與類型無關。投資方有勇氣選擇顯然沒有演技的新人,卻不肯費時調教,顯然完全基于資本的盈利邏輯——撈一筆就跑。
實際上,兩版《尋秦記》最大的不同還在于演員。看林峰,眼神中射出的是千古一帝的霸氣和野心,牛子藩的目光中流露出的確是花花公子加街頭惡少的氣質。古天樂塑造的項少龍有層次感,在劇情推進中不斷省視內心發現自我,眼神有種非常復雜的東西,陳翔呢?跳躍和浮夸,活脫一個貧嘴的小混子。
三部劇分屬于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三大平臺,《花謝花飛花滿天》《鳳囚凰》都是臺網聯動劇,前者是原創后者基于IP改編。《尋秦記》是翻拍作品,純網劇。幾個屬性疊加在一起,可謂非常有代表性,也算是爛得有紀念意義。目前,《花謝花飛花滿天》已經播完,《鳳囚凰》播出四分之一,《尋秦記》播出過半,收視率、網播量都一般,口碑每況愈下,觀眾用自己的雙手為這些無視藝術規律的國產劇進行了投票。不知道經過這一番洗禮以后,平臺背后的資本能否有所反思?
2018年才剛剛開始,希望這幾部劇只是行將就木的“互聯網+流量明星+IP”的回光返照,但愿,后面還能有佳作出來,安慰一下觀眾們受傷的心。
□何殊我(劇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