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鎮依賴當地某一特色產業和環境因素,具有明確產業定位、文化內涵、旅游特征和一定社區功能,實現了旅游景區、消費產業聚集區、新型城鎮化發展區三區合一,是產城鄉一體化的新型城鎮化模式,近兩年幾乎全國都在開發特色小鎮,那么具有鄉村特色的小鎮有哪些呢?高端營銷推廣平臺鹿豹座為您整理了以下鄉村特色小鎮供您參考。
雷山縣西江鎮
西江鎮地處雷山東北部,凱里市南部。距縣城27公里,距州府凱里30公里。全鎮總面積187平方公里,轄21個行政村。2015年末,鎮域常住人口3.12萬人(苗族人口占總人口數的99.5%),鎮區常住人口1.24萬人。全鎮GDP總值為6.68億元,城鎮居民人均純收入1200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7200元。獲得了“世界文化遺產預選地、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國家級4A旅游景區、全國十佳生態文明景區、世界十大鄉村度假勝地、貴州十大魅力景區、中國十大最美村落、貴州最具魅力民族村寨、中國景觀村落”等榮譽稱號。2016年6月,在亞洲旅游營銷節(ATMF)上獲得亞洲旅游大獎(ATA Award)。
曲阜市尼山鎮
尼山鎮位于曲阜市東南部。面積101平方千米,人口5.5萬人。轄42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南辛南村,距市區15千米。距京滬高速鐵路曲阜東站(息陬)8千米,距京福高速公路8千米。尼山為孔子誕生地,尼山建筑群為省級重點保護單位。日東高速公路過境并設有尼山風景區連接線,曲阜至尼山風景區有旅游公路。
武夷山市五夫鎮
五夫鎮位于武夷山市東南部,這里不僅是“白蓮之鄉”,還有“鄒魯淵源”之稱,是理學宗師朱熹的故鄉,朱子理學的形成地,朱熹在此從師就學長達40余年,留下了興賢書院、朱子巷、紫陽樓等歷史遺跡。朱子巷是五夫中和坊與儒林坊的交界線,巷子路面全用鵝卵石鋪成,巷多曲折,兩側皆是古屋高墻,步入其中,耳邊仿佛回蕩起朱熹求學的足音。朱熹定居五夫鎮近50年,每次外出都要經過這條小巷。
興山縣昭君鎮
昭君村位于昭君鎮(原高陽鎮)西部,是中國古代四大美人——王昭君的出生地。全村轄三個村民小組,21個戶聯責任區,共490戶1600余人。境內有興山最大的移民遷建企業——興發集團白沙河化工廠。209國道和宜(昌)神(農架)生態旅游公路橫貫全村,村級道路延伸,80%的農戶緊鄰村道,在全縣村級率先實現有線電視家家通。村民主要以柑橘和茶葉生產為主,擁有柑橘900多畝,茶葉500多畝,村民收入逐年增加。村辦企業——昭君勞務隊每年創收200多萬元,創稅20多萬元,轉移剩余勞動力近200人。2007年人平純收入超過3000元。該村多次被市縣授予“綜合治理先進單位”和“紅旗單位”稱號,一躍成為全縣新農村建設和民主法制示范村。
宜州市劉三姐鎮
劉三姐鄉(原為流河鄉,2005年三合鄉所轄行政區并入劉三姐鄉,形成目前新的劉三姐鄉)1949年前屬小龍區、小龍鄉公所,1950年后仍為小龍區公所。1958年撤區分為小龍、天橋、白崖、中和四個公社。1962年四個公社仍稱為小龍區。1966年該為公社。1968年駐地從流河村遷到中枧村。1984年改為流河鄉,同時分出三合、中和、湖長、龍潭、龍元等五個行政村為三合鄉。流河鄉名一直沿用,2004年經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更名為劉三姐鄉。
勉縣武侯鎮
勉縣武侯祠位于陜西漢中勉縣,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1] 。與武侯墓隔漢江遙遙相峙,建于景耀六年春。舊時武侯祠多如繁星,不勝枚舉。現在,全國尚存有規模較大的武侯祠9座。而陜西漢中勉縣武侯祠是皇帝下詔修建的,比成都武侯祠早建約50年,堪稱“中華第一武侯祠”。
甕安縣猴場鎮
猴場村位于草塘鎮西面,距猴場鎮政府所在地1公里,東與河濱村、迎賓村相鄰,南與迎賓村接壤,西與木老坪鄉相依,北與松坪、木老坪鄉毗鄰,下轄15個村民組,1558戶人家,5546人,現有耕地面積4014.37畝,其中:田3175.24畝,土839.13畝。1935年12月至1936年1月紅軍長征經過此地,并在此召開了彪炳史冊的猴場會議,為紀念紅軍長征、開發紅色旅游文化,甕安縣于2004年開始在猴場村相繼恢復修建了猴場會議會址、紅軍長征長廊、毛澤東行居、紅軍干部團舊址、付玉書故居、安撫司衙門、宋欽故居、猴場會議會址紀念館、后巖觀、石林等景點,現已全部對外免費開放,2009年12月被授予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山陽縣漫川關鎮
漫川陜鎮位于山陽縣東南部,南與湖北省鄖西縣接壤。鎮政府駐地漫川關鎮街道村,北距縣城95Km,南距鄖西縣上津鎮15Km。全鎮轄娘娘廟、萬福、南坡、紙房、閻家店、街道、小河口、前店子、喬村、水碼頭、箭河、猛柱、街道居委會,12個行政村,l個居委會, 70個村民組;總人口 13956人,城鎮人口1318人,占9.44%。耕地12030畝,鎮域面積104平方公里,人口密度34.2人/平方千米。
田園東方
田園東方是集現代農業、休閑旅游、田園社區等產業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倡導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融與可持續發展,通過“三生”(生產、生活、生態)、“三產”(農業、加工業、服務業)的有機結合與關聯共生,實現生態農業、休閑旅游、田園居住等復合功能,是東方園林產業集團實施“建設美麗中國創造美好生活“戰略主張的重要載體,成為新時代區域發展格局下城鄉一體化建設的重要力量。
長庚養生文化村
臺灣長庚養生文化村依托長庚醫院建成,全村3600戶,房屋為七層建筑,凡年滿60歲配偶年滿50歲都可申請入住。全村均為無障礙的環境設計,24小時安全保衛,進出村莊需刷卡。村內附屬有超市、書店、銀行等服務性設施,村內居民除了自己做餐外還可到小吃店、餐廳等餐飲區就餐、或選擇送餐服務。臺灣長庚養生文化村是銀發安居的典范,以其完美的社區模式服務銀發群體,讓其退出職場后仍得以有尊嚴地生活。
跟著鹿豹座看了以上鄉村特色小鎮,大家是不是有馬上到小鎮親身體驗一番的沖動呢?特色小鎮是相對獨立于市區,區別于行政區劃單元和產業園區,具有明確產業定位、文化內涵、旅游和一定社區功能的發展空間平臺,經過兩年發展后迅速風靡全國,想要在越來越多的特色小鎮中脫穎而出,宣傳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