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韻怡人興味長
——臨夏青韻磚雕有限公司紀行
穆明祥
8月6日,應臨夏市相關部門及臨夏青韻磚雕有限公司之邀,甘肅省詩詞學會一行10余人,在張克復會長的帶領下,對臨夏青韻磚雕有限公司進行了磚雕藝術專題采風活動。
當日一大早,采風團成員冒雨從蘭州出發,面包車在時強時弱的雨幕下奔馳在蘭臨高速公路上。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車程顛簸,面包車終于開進了臨夏市。熱情好客的臨夏市相關部門領導與臨夏青韻磚雕有限公司負責人已早早地等候在了公司門口,冒雨歡迎遠方客人的到來。
臨夏市位于甘肅省中部之西南地區,東臨東鄉族自治縣,西、北、南三面與臨夏縣緊密相連,因緊臨黃河支流大夏河而得名。臨夏古稱河州,自秦漢以來,為西北各民族商貿重鎮和軍事要沖,故有“河湟雄鎮”之稱,屬歷代兵家必爭之地。臨夏歷史悠久,遺存甚眾;民風淳樸,人情厚道;人杰地靈,英才輩出;山水宜人,風光秀麗;農牧發達,氣候宜人。其物產豐饒,市場繁榮,古往今來,商旅云集,故有“隴原旱碼頭”之稱;又因其所產紫斑牡丹名揚遐邇而又有“小洛陽”之譽;近年來,還因磚雕藝術名播海內外,再奪“雕鄉”之冠。其彩陶、木刻與磚雕并稱“河州三絕”。據悉,河州磚雕藝術現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遺產名錄”之中……
河州磚雕,是與建筑物緊密結合在一起的一種實用藝術。早在北宋與金代,其磚雕藝術已臻成熟。其圖案花式、章法布局、雕刻技巧、藝術造詣等,已達到了較高的藝術水準,深受當時建筑裝飾市場之歡迎。 河州磚雕的一大特點是——磚雕中不涉及人物形體,所雕題材多以珍禽瑞獸、奇花異木、山川勝跡、清泉流水等為主。但近年來為適應時代的發展與經濟社會的需要,匠人們不僅在創作中借鑒了繪畫與木雕等藝術特點,也融入人物形體圖案,使得磚雕藝術更趨完善精美、豐富多彩,亦更受建筑市場的青睞。
臨夏青韻磚雕有限公司坐落于風光秀麗的臨夏縣龍首山下,2012年注冊成立。廠區占地112畝,固定資產6000多萬元,擁有管理、設計、雕刻、安裝技術人員350多人,是一家專門從事磚雕研發生產和承攬古建工程的民營獨資公司。公司現有磚雕、木雕和石雕3條大型生產線,各類機械設備200余臺(套),年產磚雕產品50000平方米,業務覆蓋西北五省區及北京、陜西等地,屬甘肅省重點文化產業龍頭企業。其公司不僅榮膺“全省文明企業”、“全省誠信單位”、“守合同重信用企業”、“全省卓越績效模式先進企業”、“全國誠信守法企業”等稱號,王武明先生也先后獲得“甘肅省勞動模范”、“甘肅省優秀黨組書記”、“甘肅省優秀鄉鎮企業家”、“甘肅省返鄉創業帶頭人”、“甘肅省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全國創業之星”等多項榮譽。
臨夏青韻磚雕有限公司為搶抓時代機遇,弘揚磚雕藝術瑰寶,投入巨資,在公司董事長王武明先生的帶領下,于傳承傳統磚雕藝術的基礎上,銳意進取、大膽創新,研究開發新產品,打造磚雕藝術新高地,為河州磚雕事業的快速發展做著深入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其所出產品構圖精美、工藝嚴謹;設計精巧、技法嫻熟;素雅大方、意境深邃;鏤空浮雕、精刻細琢……不僅所雕人物栩栩如生,分外傳神,而且景物玲瓏剔透,立體感極強,觀后足可令人擊節稱妙、扼腕贊嘆。
8月6日,臨夏青韻磚雕有限公司總經理范祥軍先生攜公司相關人員冒雨全天全程陪同采風團成員。采風團成員先后參觀了青韻磚雕有限公司培訓基地、磚雕傳習所、磚雕博覽園、磚雕藝術館、民俗文化館、紅色收藏館、海洋古生物化石館、彩陶收藏館、古典家具收藏館、書畫院等。采風團成員無不被王武明董事長的藏品豐富、紅色情結以及企業家魄力和為磚雕藝術事業的奉獻精神所折服。
采風團成員還實地參觀了磚雕生產車間,并與磚雕師傅進行了親切交流與雕藝探討。在深入其磚雕車間采訪時,采風團成員均被眼前一件件磚雕藝術精品所吸引——有的拿出手機拍照;有的佇立磚雕藝術品前久久不愿離開;有的邊走邊看,不時還彎下腰去摸摸地上已經完工的磚雕產品,不僅嘴里嘖嘖有聲,臉上還浮現出欽羨之色。當我走近一位磚雕師向其請教磚雕藝術的有關問題時,磚雕師傅熱情和不厭其煩地給我介紹了磚雕所用工具斧頭、磚刨、角尺、木敲手、鬃刷等工具的用途,以及磚雕創作過程中的修磚、貼樣、描刻、打還、做細、修補、鑲拼等工序——令我大受其益、飽長見識。尤其是該公司一位負責人還向我介紹:公司始終把“誠實守信”奉為求存發展的最高宗旨,把“質量第一,用戶至上”作為永恒的追求與承諾,并一貫秉承“弘揚磚雕千年精髓,傳承河州百年絕藝”之理念,致力于傳統文化研究保護與弘揚發展,嚴格遵循磚雕生產流程與核心技藝,并借鑒木雕、石雕、玉雕等的雕刻手法,巧妙地融入書法、繪畫的藝術形式,以使磚雕的圖式、產品多樣化、豐富化、藝術化、人文化、親民化、市場化,讓磚雕這門藝術以及產品為社會,尤其是建筑行業服務,為妝點、美化、扮靚我們的現實生活作出更大的貢獻,也為臨夏磚雕事業的繁榮昌盛再創佳績。
最后,在參觀了該公司的書畫院后,采風團成員甘肅科技鑫報社長兼總編輯楊重琦、蘭州大學教授王傳明等先生應邀潑墨揮毫,現場創作了書法作品,并與當地書法愛好者進行了書法藝術交流。
晚餐后,采風團成員冒雨返回蘭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