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日韩_天天综合社区_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_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_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调教网站_九九综合九九

首頁 > 民俗 > 民俗 > 正文

街子古鎮印象(天之水網)

 

AG7KSA{4U{NB%M52Y~Y~~28

 


古街、古跡、古文化

—街子鎮印象

龐瑞琳

古  街

一走進街子鎮,仿佛走進一座古老的鄉村街市。那十字相交的街道,街道兩旁排列有序的朱紅色木結構鋪面,閣樓、以及樓上“大雁落沙”的細格子窗戶,樓頂灰蒙的青瓦,鋪面前用竹桿撐起的方形白色遮陽棚,棚下花花綠綠的貨攤,熙來釀去的人群,東西依然無羌地聳立著的兩座城門……都讓人感到了時光的倒流和一種溫馨的失而復得的欣喜與快樂。這樣一座保存較為完整的古街(古稱街亭),在秦州已顯得很稀有了。

這個“街亭”的建治到底有多久?無人考證。史載“秦制大阜(驛道)十里一亭,三十里一站”,“亭”在秦之際,實際上起著基層政權的作用。雖然“放馬灘木板地圖’中只有甘泉,并沒有標出街亭,但標出了流向社棠的“東柯河”;甘肅省文物鑒定所何雙全先生在他的論著中認為“放馬灘地圖有三條交通路線:第一條是東路沿渭河出燔史關可直達中國腹地;……第三條是南路入東柯、永川河,經現在的甘泉、街子、麥積、黨川、利橋鄉,于嶓冢山下東去直入咸陽,又可達漢中郡”。雖“是何先生依據天水川谷地勢而引伸的路線,地圖中并無直接反應”。但在《水經注》中,不僅標出了東柯河與南河交匯處的街亭、還標出了軒轅水、軒轅溪。也許過去人們忽略了這條南路,也忽略了這個街亭(無史料根據斷定它是三國古戰場)。但這座古街,也應早于北魏,大約在春秋戰國時期。是通往陜西漢中的交通要道和客商云集的集貿市場。現存于此的多種碑文記載,至清代中晚期,山西、陜西、四川等省客商都在此定居,并設有商會會館。

街亭的東西南北被4座城門和8米厚的城墻包裹著。街道布局成十字形,分東、西、南、北四街。經丈量,東街長330米;西街長395米;南街長280米;北街長443.5米,街寬12.4米,基本上為方形城。并形成了幾個專業市場:北街蔬菜;東街木材;南街木炭;西街金銀、騾馬;中央為副食。可謂金、木、水、火、土五行俱全。

走過了當年的“山陜會館”遺址(始建于明代晚期,清乾隆時重修,今財神廟);北街依稀可辯,字號為“義和堂”的藥材貨棧(清道光年陜西華陰人郭延年所開,一進三院,有大門、獨立門、垂花虎座門)、中街安家(陜西華陰人開)帶有閣樓的山貨鋪(連帶閣樓后院)和東門外兩座古民居(分別為清初、清末建,一為富商,一為官宦人家,據說全鎮有古民居30多座)……這些遺存,都彰顯著當年的繁華。

據《天水交通志》載:自秦以來“在秦州境內還有一些支線驛道……3.秦州——三岔的唐倉道,經馬跑泉、東柯谷、伯陽、五龍坪、山岔。”作為支線驛道,想在19世紀,“秦州運輸之廣,甲于全省”的商貿活動中;在“由川、陜銷運秦州的糖、紙張、藥材等年約一萬五千余擔;西運土產年約五千余擔”中;在那些“貨運馱騾馬7-8千頭,駱駝4-5千頭,騾車6千余輛”的龐大運輸網絡中,也應有街亭這座古街的繁忙景象。

古  跡

展現在街子鎮的古跡,幾乎處處皆有:黃帝的出生地軒轅谷、水出南山軒轅溪,為最早的古遺址。據《水經·渭水注》“南安姚瞻以為黃帝生于天水,在上邽東七十里軒轅谷”。已是無可非議的事實;詩圣杜甫的足跡:位于西城門樓,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的“子美堂”;位于崇福寺半山的“杜夫子書房臺子”遺址;鎮南口樹齡為1200年,高30米的“九股松”遺址;位于八槐村,毀于清乾隆年間,今重建的“杜甫草堂”;八股槐、子美小學舊址、仙人場、白水澗、硯凹臺;位于改龍山腰的崇福寺,上有城皇廟、大雄寶殿、杏林觀、玉皇宮、圣母宮、老母宮等建筑群,依山勢而立,錯落有致,巍峨峻嶢;現存清乾隆四十三年街子崇福寺碑、嘉靖十六年重任崇福寺碑等碑文6通還有象牙笏板、香爐、銅鏡、明清的瓷器;位于東街中段的文廟,記軍用義草的碑文、旗桿石;現遺存的清晚期建筑西城門“觀音閣”及“ 兩步三道門”的東城門“文昌閣”(內有“瞻麓門”、“巧云軒”等匾額,據說還有護城河和儲放武器的有地下城)等;從城東南果園到處可見明代直徑達50公分的柱頂石,出土的秦半兩、漢半兩至唐、宋、元、明清的200多個麻錢(銅幣)……

這些都將對街子歷史的研究和旅游開發提供了有價值的依據。

古文化

街子的文化與整個秦州的文化一樣源遠流長。軒轅谷提供了始于遠古的三皇文化;放馬灘出土的木板地圖和竹簡提供了春秋戰國的經濟與文化。近年對于街亭縣衙遺址的發掘與研究又有了新的突破(溫家莊人蘭州地質隊員黃元兒,在打井時發現7米深的文化層下有古街亭的6米寬護城河,東、西27米處有4米高的城墻和兵器)。尤為當地民間自發組織的挖掘整理文化遺產的一些文化人李新彥、張國治、王守業、穆存福、卜新彥、穆德生、張元元等。他們熱愛鄉土歷史文化事業,為此常常務了農活,不顧家人的埋怨和村人的嘲笑,時聚時散,四處奔波,考察古跡,收集資料,組織民間祀祭和文化活動,并根據考古、傳說、歌謠、山川遺存古跡神龍山、神龍泉、神龍洞、石蓮花、軒轅河、野馬川等編印成書,宏揚黃帝文化。更有傳承民間藝術的熱心人組成自樂班子,以山歌、小曲、眉戶活躍農村文化生活。于1952年成立“太平社”,開始唱大戲——秦腔。團長王為民說,到他手里已經是第四代傳人。第一代是黨偉達、何廷棟、黨成子;他父親是第二代;第三代有王炳文、王效祥、惠家娃、閆氏,導演藍珍。近年,他們又學會陜西木偶戲,組成了13人的“街子木偶劇團”。心靈手巧的其妻周惠蘭專做木偶頭飾。墻上掛滿了外村、外縣送的“梨園情深獻曲藝,和諧社會唱新村”之類的錦旗,可以看出,木偶劇團的演出已名揚外縣。將鄉村春節的喜氣喧鬧得紅紅火火,渲染得濃郁而溫馨。

還有“街子社火隊”每年臘月開始排練,先是本村,后外村,從正月初九一直要耍到二月二。尤以社火“夜秧歌”更受群眾歡迎。他們被請到家庭院落,在歡快的鑼鼓聲中即興表演,見景說景,見人說人,吉祥如意的詞兒讓一家人高興得合不攏嘴兒。

畫臉譜也是街子的一絕。王為民家傳的臉譜有五十六首,線條精練,色彩鮮明,生、旦、靜、丑樣樣俱全。

古樸的街子鎮蕰藏著如此豐富的文化底蕰,假如將四座城門建全,文廟修復,古鋪面古民居予以保護;在繁華的街市上再增加一些具有地方古跡和特色的文化旅游產品。如伏羲、女媧、神龍、杜甫、杜詩、贊公土屋、蘇惠回紋詩等故事、雕塑、圖片、針織品、飾物、文藝表演、攝影……想街亭將會像湖南的芙蓉鎮、鳳凰城那樣,成為麥積風景線上一個靚麗的景點。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責任編輯:趙安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