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播放開關 自動播放 著名作家陳忠實今晨因病去世
陳忠實創作《白鹿原》時使用的桌椅。田超供圖
1998年10月,陳忠實在西安的第九屆全國書市上為讀者簽名。新華社發
1993年,第一版《白鹿原》單行本。田超供圖
◎編輯眼中的陳忠實
為人倔強不失幽默
前不久,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了十卷本的《陳忠實文集》,責任編輯劉稚和原社領導何啟治、周絢隆等特意前往西安探望陳忠實。劉稚對京華時報記者說:“我們一直想去看望他,春節前他剛做完化療,身體還很虛弱,但堅持陪我們去吃飯。吃飯的時候,感覺他已經很難下咽了,還是撐著陪我們。”
劉稚回憶,陳忠實帶著陜西人的那股倔勁兒,說一是一、說二是二,但又非常幽默,對人友善,“我們出版《白鹿原》20周年紀念版的時候,陳忠實老師曾來到北京,我們給他安排的行程很緊,他就開玩笑說我是‘周扒皮’。不過,他依然耐心接受了所有采訪,即使有些問題是重復的。”
陳忠實對《白鹿原》是極為看重的,劉稚編輯該書的20周年紀念版時曾想加些插圖。“陳老師說,加插圖他不反對。但是他擔心如果把里面的人物畫得太具象了,會限制讀者的想象,會以為白嘉軒、田小娥就是那個樣子的。后來,我們采納了他的意見,插圖中呈現的多是陜西的生活場景。”
愛抽雪茄是個超級球迷
“簡單說,陳忠實是個很真誠的人,他有農民的那種優良傳統,非常忠厚、坦誠。我們交往幾十年了,他把很多往事寫在一篇《何為益友》的文章里。”何啟治說,陳忠實平常喜歡聽聽秦腔、喝點西鳳酒,而且特別喜歡足球,“他曾經住在農村屋里收不到電視信號,有時為了一場世界杯常常騎車到很遠的親戚朋友家蹭球看,熬到凌晨兩三點再騎車回家。”另外,陳忠實還有一個愛好,就是抽雪茄。何啟治說:“他的這個愛好,直到治療癌癥也沒放下。那時候也不好勸他,他自己說,酒不喝了,但是雪茄不能不抽。”
何啟治回憶,陳忠實寫《白鹿原》的過程很苦。“他是在祖居的老屋里寫,作家寫東西就得一個人,從體力來說是很大的消耗,只有一個小板凳和一張小圓桌,現在放在陳忠實文學館里。他夫人一個禮拜送一次饃,他就是啃著饃,冬天一盆炭火,夏天一盆涼水,寫出了《白鹿原》。”
◎出版往事
茅獎評選是《白鹿原》轉折點
何啟治是《白鹿原》的組稿人、終審人、責任編輯之一,談到當年這部小說的發表、出版過程,他仍歷歷在目。“1973年冬天,我是人民文學出版社小說北組的編輯,那時去陜西找作家約稿。在西安小寨的區委門口碰見陳忠實,他推著一輛自行車,衣服什么都不齊整。當時我看了短篇小說《接班以后》,鼓勵他擴寫成一個長篇,陳忠實很吃驚,說這是老虎吃天的事。”
1992年,何啟治收到陳忠實的來信,信里談到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白鹿原》,很看重這部作品,希望我們派人去取稿。“我們商量后派了洪清波和高賢均去看稿,兩個人在回北京的火車上就輪換著看完了,拍案叫絕。”后來,這部小說分為上下發表在1992年《當代》第六期和1993年的第一期上,并于1993年正式出版。
何啟治回憶,這部小說出版后受到讀者極大歡迎,但當時上級主管部門不讓宣傳。第四屆茅盾文學獎評選是個轉折點,“《白鹿原》起初是不在茅獎候選名單的。到了1997年5月,在天津開會評‘八五’優秀長篇小說出版獎時,我以評委的身份聯合另外兩位評委雷達、林為進建議把《白鹿原》列入候選作品的名單中,卻意外地受到干預。”
經過一系列曲折的過程,《白鹿原》進入了茅獎候選名單,不過依然在評委中出現不小的分歧,當時評委會負責人打電話給陳忠實轉達了修改意見。“陳忠實后來也同意了,然后在老家修改了近一個月。后來有人專門研究,總共改了2000多字。”何啟治透露,當初茅盾文學獎公布時,這個刪減本實際上還沒有出版,“我后來也跟陳忠實聊,他也不認可刪減,他覺得小說里朱先生的話就是朱先生說的,并不是他陳忠實說的。”
忠實其人
“我生長在一個世代農耕的家庭,聽說我的一位老爺(父親的爺爺)曾經是私塾先生,而父親已經是一個純粹的農民,是村子里頭為數不多的幾個能打算盤也能提起毛筆寫字的農民。”這是陳忠實自述《我的文學生涯》的開頭,他出生于1942年8月,是陜西省西安市灞橋區霸陵鄉西蔣村人。
1962年,陳忠實高考落榜后,做過鄉村學校的民辦教師、鄉(公社)和區的干部。1978年秋天,他調入西安郊區文化館后,決心讀書寫作。1982年冬天,陳忠實調到省作協專業創作組,成為職業作家。這些經歷,讓他對農村的社會生活有著深刻的認知。
1993年出版的《白鹿原》是他最有影響力的作品,其他主要作品還有短篇小說集《鄉村》《到老白楊樹背后去》,中篇小說集《初夏》《四妹子》,文論集《創作感受談》,散文集《告別白鴿》等,以及《陳忠實小說自選集》《陳忠實文集》等。
京華時報記者 田超
(京華時報)
正文已結束,您可以按alt+4進行評論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