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日韩_天天综合社区_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_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_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调教网站_九九综合九九

首頁 > 民俗 > 民俗 > 正文

外地人眼中的天水秦州小曲(天之水網專稿)


1454826735957

 


隴東南,有一座城,自古以來,有水從天上而來,圍繞城池而滋潤大地。是歷史文化的沉淀,是古絲綢路上的驛站,是綠色林海里的一片秋葉,是一條,三條小河交匯的風水寶地。天水,天之水而香甜可口。秦州,具有民間的味道,不僅有好吃的花牛蘋果、櫻桃,還有涼粉、瓜瓜。每到節假日,秦州小曲在各地農村普遍傳唱,小靈靈的天水人,白嘩嘩的大姑娘們,尤其在瓜果飄香農家院落,隨時都可以哼起小曲:西北的人兒吶,黃土的的坡,深厚的文化實在的多,敲起鼓來打起鑼,咱們大家都來耍社火,唱唱秦州的小曲兒,扭起家鄉的社火。男婦老少齊參與,原生態的社火唱了百年多,天做帳篷,地做戲臺耍社火,麥積山的佛像她聽過歌。南郭寺的槐樹做鼓錘,伏羲廟的三星拍手說不錯。社火傳遍了秦州的角角落落,世世代代相傳的是心中的歌……


nEO_IMG_DSC05925

 


《花亭相會》,搬上戲劇舞臺。無論用南秦腔,還是北秦腔演唱,都有采花調,綱調的農村馬煙歌的味道。小曲融進秦腔戲劇中柔情似水,慷慨激昂的韻味溶為一體。


1455183931363

 

天水是西秦之地,又是秦聲的發源地。約有1700年間都稱秦州。冠名“秦州小曲”是秦聲、秦地、秦源的母體而居。秦州小曲又名秦州曲子戲,俗稱鄉土社戲。是隴東南鄉土社戲里的活化石。秦州小曲,鄉土氣息濃郁,曲調悠揚,音色在歡快中流露出凄婉、熱烈中折射出蒼涼清苦的韻味。 由此,南秦腔、北秦腔都由泰州小曲演變而來。 秦劇是把“地灘秧歌”、“喊背弓”的秦州小曲改變演示形式以后,搬上了戲劇舞臺,在唱腔上作了更大一些改進和提高而已。戲劇人物仍然是男扮女裝,沒有脫離開“秦州小曲”傳統扮妝。在唱腔調上,秦腔戲仍然離不開“秦聲”的韻味。表演形式上的曲目:《十里亭》、《十杯酒》、《洛陽橋》、《小桃紅》、《鳳閣嶺》、《太子游四門》民歌類:《十對花》、《繡荷包》、《放風箏》、《姐懷胎》、《十道黑》、《戲秋千》。戲劇類:《香山寺還愿》、《下四川》、《花亭相會》、《麥人觀》、《周文送女》、《張連賣布》、《馮英說小》等百余首民間曲子。


nEO_IMG_IMG_8380

 

鄉土味濃,民族風情和濃郁,鄉音合悅。卓人月說:“小曲為明代一絕,可與唐詩、宋詞、元曲媲美。”馮夢龍說:“山歌系民間性情之響,逐不得列於詩壇,但它情真意切”。“小曲”來源于山歌與民歌、性情之調,因“小曲”始終保持著野性趣味,方土風情。不與大戲舞臺爭名奪利,千百年一直活躍在農村山野田園之中,自由浪漫地生存著,即興抒情,意切情真,愛唱就唱,隨意性很大。它是以山野為臺,以癡心達情為趣,有唱有和,村夫民婦,老人小孩都可以唱,無拘無束,自娛自樂,唱性情愛戀歌,寓教于樂,教子相夫,禮儀孝道,男婚女嫁等一切社會現象和傳統文化,都可以在生活中傳唱。

nEO_IMG_IMG_8330

 

民歌、山歌、小曲是一母同胞,亦可以兄弟姐妹相稱。它們的歷史地位和文學價值是同等的,促進和弘揚民歌、山歌、小曲這些山鄉文化藝術的傳承與發展,有著同等的重要意義。


nEO_IMG_IMG_3786

 


專欄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相關閱讀
責任編輯:趙安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