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秦州區皂郊鎮劉家溝村距離城區并不遠,但村民觀念保守、產業發展滯后、基礎設施薄弱,村容村貌破舊不堪,5個自然村貧困發生率為49.3%。
雙聯行動和精準扶貧開展以來,來自天水市委農工部的干部魏立濤到村里擔任第一書記、駐村幫扶工作隊長。山大溝深、貧窮落后,特別是村民吃水要到3里外的山溝里“排隊等候”……面對這樣一個“爛攤子”,魏立濤的心不由得被深深震撼了。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駐村工作一開始,魏立濤走向農家院落、田間地頭,與群眾面對面交流溝通,了解群眾所期、所盼、所想,找準工作著力點和突破口,明晰駐村工作思路。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他就走遍了村里的家家戶戶。經過層層篩選、戶戶核實,最終精準識別貧困戶50戶210人。
劉家溝村農業生產以種植小麥、玉米、洋芋等農作物為主,雖有少量的蘋果、核桃園,但普遍老化,管理粗放,沒有形成規模。每次入戶時,魏立濤和工作隊員聽到最多的,就是群眾抱怨“缺錢”,雖然溫飽基本能解決,但是日子仍然過得緊巴巴的。
在深入調研、分析論證的基礎上,魏立濤通過集中村“兩委”班子、老黨員、村民代表的集體智慧,帶領駐村工作隊量身定制了劉家溝村發展規劃、駐村幫扶計劃和貧困戶幫扶措施,提出了全村力爭三年脫貧、五年建成小康的發展思路,特別是在富民產業培育上,提出了以發展蘋果、核桃、櫻桃等果品產業為主,兩年建設“千畝果園”;在基礎建設模式上,提出了易地搬遷和舊村改造相結合的方式,三年計劃搬遷58戶,極大地鼓舞了劉家溝村的農民群眾,讓他們看到了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希望。
按照這一規劃,魏立濤帶領工作隊員積極協調,購買了香玲、遼核4號等1000多株優質核桃樹苗,并依托整村推進項目,完成蘋果、大櫻桃、核桃規模建園420畝。果園建起了,栽培與管護成了當務之急。魏立濤又協調農業、林業部門專家、技術人員,現場對村民進行果樹栽培、修剪、管護及務工技能培訓。同時,他還引導貧困戶樹立“借雞下蛋、下蛋還雞”的創業意識,全面落實精準扶貧專項貸款,成立了扶貧互助資金協會。
基礎設施薄弱是當地村民面臨的最大難題。魏立濤主動跑項目、要資金,積極幫助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目前,村里2.2公里通村道路已經拓寬硬化,徹底解決了群眾出行難、農產品運輸難的問題;建成輸水管道2公里、蓄水池2座,完成了57戶自來水入戶工程,解決了困擾村民多年的吃水難題;建成了村委會辦公樓和500多平方米的文化廣場,解決了“兩委”班子無處辦公、群眾無處議事、村民無活動場所的問題……
村民緱九胡動情地說:“以前缺水,我們到山溝里挑的水幾乎都是泥糊糊,由于道路狹小陡峭,有時候水背到半山腰不小心就滾下山坡。現在路好了,水好了,我們真沒有想到呀!”
劉家溝村小學只有1名教師和6名學生,好多課程難以正常開展,時常出現學生不間斷流失現象。魏立濤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及時將有關情況匯報單位,并積極協調聯系天水師院“西部陽光微塵支教活動”,每周派3名志愿者為該校學生義務教學,贏得了當地群眾的熱烈歡迎。
村主任楊成生高興地說:“駐村幫扶工作隊來到劉家溝村后,幫助我們解決了不少生活中的實際困難,為我們指明了致富路子,是我們群眾真正的貼心人呀。”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