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8時許,工人正在吊運切割下來的舊橋梁。北京三元橋大修工程整體換梁施工從11月13日23點開始。本版攝影/新京報記者 盧淑嬋
昨晚,工人正在切割三元橋舊橋梁。
新京報訊 (記者吳為)昨日,記者從北京市交通委了解到,三元橋換梁工作原計劃斷路施工24小時,今日5點恢復通行,但由于拆解工作耗時較長,交通管制將繼續順延,具體恢復時間另行通知。同時,記者獲悉,由于舊橋整體性差,難以整體托出,施工方案改為就地拆解。
舊梁整體狀況差,無法安全托出
三元橋(跨京順路)大修工程整體換梁施工于13日23時開始,昨日凌晨4時10分左右,舊梁馱運工作啟動。據施工方介紹,工程開始后拆除兩邊舊梁進展順利,但中央舊梁狀況比預想的整體狀況要差,整體性嚴重不足,經馱梁車試頂后難以整體安全托出。
“為確保工程實施的安全性,施工方決定啟動預案,對舊橋就地拆解,新梁馱運就位仍按原方案進行。”市路政局副局長侯小明說。
據悉,拼接完成的新梁長55.4米、寬44.8米,主橋由9片鋼箱梁組成,總重量達1300余噸。為保證橋梁精準定位,現場采用GPS、北斗雙重定位系統進行粗定位,然后采用激光循跡進行精定位。
三環交通管制順延,恢復時間待定
施工期間,三元橋上三環路、三元橋下京順路實施交通分流。按照“外圍提示、近端分流、環島繞行”的總原則,采取臨時交通導行措施。在此期間,橋區位置三元橋與京順路形成環島僅保障公交、施工車輛應急通行。
目前,三環路內環方向主輔路(三元西橋至三元橋)、三環路外環方向主輔路(三元東橋至三元橋)禁止除公交車輛以外的機動車輛通行,京密路雙方向(香河園路與新東路相交路口至太陽宮南街路口)禁止除公交車輛以外的機動車輛通行,五環路遠通橋至上清橋雙方向禁止貨運機動車輛通行。
據了解,三環路原計劃昨日23時恢復通行,京順路原計劃今日5時恢復通行,因三元橋整體換梁施工繼續,斷行三環主路雙向機動車道及京順路雙向機動車道的臨時措施,將于今日繼續,直到工程完成。
■ 現場
舊橋切成塊 吊車分塊運離
記者昨日在三元橋施工現場看到,施工方已經更改了最初的經馱梁車試頂后整體托出的舊橋拆除方案,改為切割后分塊拆除方案。
在三元橋(跨京順路)橋面上方,東西兩向都有吊車。挖掘機正在橋面上作業,將橋分別鑿成4米乘4米的小塊,再由吊車將這些小塊吊起運離。每吊走一塊,大約用時15分鐘。
昨日21時許,一位施工人員告訴記者,從14日下午4點開始執行舊橋切割施工方案,目前舊橋已經切割完,每一小塊大約重60-80噸。“現在已經拆除運走了四分之一左右的舊橋了,后面就快了。”現場一位施工人員說。
■ 提醒
三元橋大修期間繞行提示
因三元橋換梁工作繼續,交通管制也將延長時間,過往車輛請繞行。
此外,由于三元橋附近道路:曙光西路、靜安西街、霄云路、新源街屬于社區道路,道路負荷都已經飽和,通過能力已不能滿足大量社會車輛貫通通行,建議司機采取遠端繞行的辦法。
●從東三環經三元橋去往北三環方向
1、遠端繞行:東三環-大北窯-繞行四環路(或二環路)
2、近端繞行:東三環-燕莎橋-繞行亮馬橋路-東風橋-四環路-四元橋-安慧橋以西-選擇連接線進入北三環
●從北三環經三元橋去往東三環方向
1、遠端繞行:北三環-馬甸橋-北四環(或北二環)
2、近端繞行:北三環-太陽宮橋-京承高速-北四環-東風橋以南-選擇連接線進入東三環;北三環-太陽宮橋-三元西橋下-左轉駛入曙光西路進入北四環
●從京密路經三元橋進京方向
1、遠端繞行:京密路-四元橋-北四環-進京
2、近端繞行:京密路-四元橋-望京橋-太陽宮中路-太陽宮北街-曙光西路-靜安西街-進京;京密路-四元橋-東風橋-亮馬橋路-燕莎橋-進京
●從東直門經三元橋出京方向
1、遠端繞行:香河園路-新東路-新源南街-亮馬橋路(或霄云路)-四環路-出京
2、近端繞行:香河園路-東外斜街-機場高速-出京;香河園路-三元西橋-北三環東路-京承高速-出京
■ 鏈接
31歲三元橋“病危”原因
三元橋(跨京順路)始建于1984年,全橋長54.3米,三跨布設,橋面寬度為44.8米,設計為3上3下車道斷面布置,兩邊是非機動車道。因北三環路、京順路兩條城市干線在此立體交叉,同時鄰近機場路,該橋地理位置極為重要。
由于長期超負荷運行及外部環境影響,主梁及橋面板損壞嚴重,經檢測,橋梁承載力明顯下降,根據國家行業標準《城市橋梁養護技術規范》(CJJ99-2003)評定為D級。
2014年10月,交通委將該橋列入2015年大修施工范圍。經專家論證,造成橋梁病害的主要原因是交通量增長迅速,橋梁最初的3上3下交通模式調整為5上5下交通模式,導致橋梁長期處于超負荷運行,橋梁承載能力明顯下降。
為確保橋梁設施運行安全,根據橋梁損壞情況,最終確定大修方案為:上部結構采用更換鋼箱梁、下部結構采用鋼板加固V形墩,徹底消除橋梁各種病害,全面提升橋梁承載能力,同時解決超負荷運行狀況,抗震等級也將達到現行規范要求,適應新的5上5下道路通行需求。
正文已結束,您可以按alt+4進行評論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