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李濤)昨天,北京警方通報, 今年以來,全市冒充公檢法類電信詐騙案件發案較為突出,共發案3300余起,涉案金額5億余元。據了解,此類案件的報案人中50歲以上的人群受騙較為突出,共近800人,約占24%,其中70歲以上的老人有200余人。
無中生有的電話欠費
10月14日8時許,家住在東城區的某女士接到一個陌生電話,對方自稱王經理是聯通公司的工作人員,王經理稱其在本市石景山區古城營業廳辦理了一部座機電話,現電話已經欠費需要繳費。73歲的某女士趕緊向對方解釋,退休以后便很少出門,近期沒有去過石景山,更沒有辦過座機電話。王經理在電話中勸其不要著急,稱這種情況他經常遇到,是身份信息被泄露了,別人冒充去辦理的座機,并幫其將電話轉接到石景山公安分局。
冒充警官 電話中蒙騙老年人轉錢
在幾聲“嘟、嘟……”的轉接音后,一名自稱是石景山公安分局的“李文華”警官接起了電話,并告訴某女士涉嫌一起137萬元的洗錢案件,要其配合工作。聽到這個消息,某女士便慌張起來,急忙解釋自己的清白。李警官便以配合調查的名義詢問某女士有多少存款,分別放到哪幾張銀行卡中。某女士如實回答自己的資產情況后,李警官稱要依法凍結其名下的全部資產,并調查其是否有洗錢的嫌疑。某女士按照要求將所有存款匯到一張卡中,并轉入李警官提供的“安全賬戶”內。當日中午12時許,將全部資金共計110余萬元錢轉入“安全賬戶”內的某女士回到家中,將配合公安機關進行調查的過程告訴家人后,方知被騙。
辦案人員揭秘 都以轉賬匯款為最終目的
據市公安局刑偵總隊辦案人員介紹,上述案件是冒充公檢法詐騙的一個較為常見的版本,此類案件嫌疑人使用的騙術內容也在不斷更新,近期新出現的有冒充快遞公司稱事主郵寄了一個有問題的包裹、冒充電信公司稱事主座機寬帶出現異常或者直接稱事主在網絡發布黃賭信息等內容。但是無論其剛開始使用什么騙術,最后都會以事主身份信息泄露、涉及刑事案件或即將被抓捕為由,威脅誘騙事主相信自己的權威身份。
有時嫌疑人還會提供一個所謂“最高檢察院”的假冒網站,通過非法渠道獲得的事主信息制作假的通緝令,事主看到后更加害怕從而相信嫌疑人的權威身份。之后事主就會聽從嫌疑人的指揮,通過柜臺、ATM機、網銀甚至手機銀行的方式,將錢轉入嫌疑人提供的“安全賬戶”內。
在此類案件中還有一個明顯的特點“當局者迷”,就是在整個詐騙過程中,嫌疑人都會以保密為由,要求事主不能掛掉電話,不能與其他人聯系,這便大大降低了事主識破騙局的幾率。
警方提示 不存在“安全賬戶”轉賬匯款需謹慎
目前,北京警方已通過多種渠道、方式,全方位地進行預防電信詐騙宣傳,但老年群體接受新信息能力較弱,對社會關注度不夠,再加上對電信詐騙不了解,因此老年人便成了騙子作案的重點目標。
警方提示廣大市民,公檢法機關作為執法部門,不會使用電話方式對所謂的涉嫌犯罪等問題進行調查處理,不要輕信秘密辦案而聽人擺布。公檢法等部門根本不存在所謂的“安全賬戶”,凡通過電話、短信要求您對自己的存款進行銀行轉賬、匯款的,或者聲稱進行資金審查的,請一概不要相信,防止上當受騙。在接到陌生人要求匯款轉賬的電話時,要立即掛掉電話,及時與家人或者公安機關取得聯系,第一時間識破騙局,防止財產損失。
正文已結束,您可以按alt+4進行評論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