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回家鄉看看,我想回家看看。”2015年5月31日,在安徽省阜南縣地城鎮敬老院里,103歲的抗戰老兵鄭天付雙手柱著拐杖坐在床邊。這位出生于1913年的百歲老人,青年時被抓壯丁進入國民黨第24軍,參加過無數抗日戰爭。離家半個多世紀,老人的夢想就是回故鄉看看。圖/韓振李鴻輝文/曹甜田
新華網北京8月30日電(記者查文曄、王經國)9月3日舉行的勝利日閱兵將首次組織共產黨抗戰老兵和國民黨抗戰老兵一起接受檢閱,以體現全民族抗戰的偉大精神。
據介紹,在參與閱兵的50個方(梯)隊中,抗戰老同志組成2個乘車方隊,并將首先出場。人員包括從大陸遴選的、目前健在的國共兩黨抗戰老兵、共產黨和國民黨抗日英烈后代,以及抗戰支前模范代表。國共兩黨老兵將共同乘坐敞篷車接受檢閱。
92歲的國民黨抗戰老兵符隆前得知這一消息后非常欣慰。“祖國沒有忘記我們這些老兵,這是很高的禮遇!參加抗日是我這輩子最值得紀念的一件事。”原籍湖南的他于1941年入伍,曾任國民革命軍第73軍炮兵連炮手,抗戰中參加過長沙會戰、常德會戰等重大戰役。
參加這次閱兵的抗戰老兵平均年齡90歲,最年長者102歲。其中,共產黨老兵主要從八路軍、新四軍、東北抗聯、華南游擊隊等老戰士中遴選,國民黨老兵主要從參加過山西、湖南、云南、廣西、貴州等正面戰場作戰以及中國遠征軍的老戰士中遴選。
閱兵聯合指揮部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北京軍區副參謀長王舜說,這一安排體現了紀念活動的歷史性。受閱的“平型關大戰突擊連”英模部隊方隊中尉裴冬冶說:“當日本帝國主義入侵的時候,不論哪個黨派,他們都只有一個名字,就是中國人!團結起來,同仇敵愾的歷史永遠值得我們紀念。”
“抗日戰爭是全中華民族的抗戰,是中國軍隊在敵后、正面兩個戰場共御外敵的偉大戰斗。他們的功績永遠彪炳史冊。”國防大學教授喬良認為,邀請國民黨抗戰老兵參閱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對歷史的包容和寬廣的胸襟。
“這次閱兵十分隆重,我作為烈士的后代感到特別欣慰。”國民黨抗日英雄戴安瀾將軍之女戴藩籬表示,安排國民黨老兵和抗日英雄子女參加,不僅體現了對歷史的尊重與緬懷,更有望增進兩岸同胞在抗戰歷史上的共同記憶。
據介紹,這次遴選參加閱兵國民黨抗戰老兵工作,各地民政部門均進行了周密細致的安排,事前對每位老兵都進行了詳細體檢,并隨隊派出精干的醫療人員,以確保老兵的身體健康。
近年來,隨著對抗戰正面戰場的歷史作用更加肯定,國家在社會保障方面加大了對國民黨抗戰老兵的關懷力度,還在全國多地修建了紀念抗戰正面戰場的紀念館,并將國民黨將士納入抗日英烈名錄中。今年8月,國家又向符合條件的國民黨抗戰老兵每人發放了5000元慰問金。
“站在民族歷史的高度看抗戰,國共軍隊在各自的戰場浴血奮戰,以血肉之軀抵抗日本帝國主義,這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史篇,更是應該發揚傳承的中國記憶。”軍事科學院臺海軍事研究中心研究員趙力昌說。
4名女飛行員時隔6年再參加閱兵 將駕駛殲10受閱
四川樂山妹子何曉莉和她的戰機
2009年10月1日,余旭、盛懿緋、陶佳莉、何曉莉4名女飛行員駕駛教8飛機從天安門上空飛過,接受了祖國和人民的檢閱。那時的她們剛剛從飛行院校畢業,還有一絲稚氣和青澀。
時隔6年,這四位女飛行員再次站到了此次閱兵的隊列中,與6年前不同的是,此次她們的坐騎變成了殲10戰鷹,同時,她們的臉上已經多了成熟和沉穩。
盛懿緋 空軍上尉 1986年出生,二級飛行員,現任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中隊長
參加閱兵訓練情況:為閱兵空中梯隊右-3位置7號位,截至7月22日,閱兵訓練階段共飛行42架次,39小時3分
何曉莉 空軍上尉 1986年出生,二級飛行員,現任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中隊長
參加閱兵訓練情況:為閱兵空中梯隊左-3位置3號位,截至7月22日,閱兵訓練階段共飛行43架次
余旭 空軍上尉 1986年出生,二級飛行員,現任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中隊長
參加閱兵訓練情況:閱兵任務地面備份人員,為左-3位置3號機備份,截至7月22日,閱兵訓練階段共飛行37架次,34小時2分
陶佳莉 空軍上尉 1986年出生,二級飛行員,現任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中隊長
參加閱兵訓練情況:閱兵任務地面備份人員,為右-3位置7號機備份,截至7月22日,閱兵訓練階段共飛行40架次,37小時29分。(華西都市報)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