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千年的民俗世界的乞巧———第七屆乞巧女兒節保護傳承論壇綜述
記者 靳淑敏
8月的北京,艷陽高照,八方來賓齊聚一堂。
隴南又在一年中的同一時間來到北京,向世人展示乞巧女兒節的千年韻味和獨特魅力。
3000多年秦遺風的文化馨香也吸引了27個國家的駐華使節、國際嘉賓和國內民俗專家,齊聚一堂,共同為乞巧女兒節的保護、傳承、發展和申報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出謀劃策。
討論、分享、交流……思想在不斷地碰撞,乞巧女兒節跨越國界的文化內涵,乞巧文化走出隴南、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愿景正在不斷地清晰,煥發出無限活力。
千年乞巧越來越有“國際范”
一年一度七天八夜的乞巧活動,以原生態的表現形式,融信仰崇拜、詩詞歌賦、音樂舞蹈、工藝美術、勞動技能等為一體,活動程式完整,韻律純正,規模宏大,內涵豐富,在全國絕無僅有,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隴南這片熱土也被命名為“中國乞巧文化之鄉”。2014年,隴南開始了乞巧女兒節申報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工作。
正是在這樣的文化底蘊和背景下,第七屆乞巧女兒保護傳承論壇在北京舉辦。論壇的主題是“中國乞巧·對話世界”,無論是參加人員,還是表現形式等方面,都越來越有“國際范”。
來自巴基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哥倫比亞、柬埔寨、安哥拉、厄瓜多爾、馬爾代夫、印度尼西亞、尼泊爾、烏克蘭、幾內亞、委內瑞拉、土庫曼斯坦、格林納達、卡塔爾、索馬里、埃塞俄比亞、伊朗等27個國家的駐華使節在論壇上或激情發言,或認真聆聽。
全國政協原副主席、中科院院士王志珍說:“乞巧民俗文化,其歷史性獨具魅力。并且在不斷傳承和創新的打磨下,不斷地引導婦女們放飛心中的夢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傳遞著巾幗不讓須眉的正能量。隴南市連續三年在北京舉辦乞巧女兒節活動,不僅引起了國內諸多知名專家對乞巧文化的重視,也引起了聯合國婦女署等國際組織的高度關注,取得了積極而有效的社會效應。”
在論壇上,乞巧文化內涵的世界性被與會的領導、嘉賓和專家學者共同點贊。吉爾吉斯斯坦國家婦女大會主席扎米拉·阿科巴格舍娃說,乞巧節的重要意義不僅僅是在中國,而在全世界。
巴基斯坦國家婦女地位委員會主席卡瓦爾·蒙塔茲認為,乞巧節是中國五千年文明之中唯一一個關于女性的節日,乞巧節符合文化遺產有包容性、象征性等相關價值定義,它實際上是跨越國界的,是一個全球性的節日。
在論壇上達成的《中國乞巧文化與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北京宣言》,更是倡議全球范圍內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面擁有特別經驗的城市聯合起來,相互分享傳承之道、相互借鑒創新之法,相互吸取保護之術,希望通過此舉,助推中國(隴南)乞巧女兒節申報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讓世界上更多的人重視、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意義和內涵,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
毫無疑問,本次論壇為乞巧文化走出隴南、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提供了一個難得的國際化交流平臺。
傳承創新,“讓文化遺產活起來”
文化的生命力既在于傳承,更在于創新。
一幅潑灑著乞巧民俗的“麻紙畫卷”徐徐展開,伴隨著民謠聲聲,帶著古老千年的神秘韻律,引領人們走進“中國乞巧文化之鄉”。8月18日,民俗情景歌舞《乞巧情韻》在北京上演,贏得了第七屆乞巧女兒節保護傳承論壇嘉賓們的好評。
而這其實是隴南對乞巧文化保護傳承的一個縮影。
論壇上,市委副書記、市長陳青在致辭中說,第七屆乞巧女兒節保護傳承論壇,既是貫徹習總書記“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文化遺產”指示要求,提升文化自覺、增強文化自信、實現文化自強的重要舉措,也是搶抓“一帶一路”戰略機遇,提升“精品絲路·絢麗甘肅”品牌形象和國際影響力的實際行動,更是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合作,共建人類美好精神家園的具體體現。
隴南人深刻地知道,讓深藏在隴南大山里的乞巧文化活起來,利于留住鄉愁、尋找記憶,不但能展示民俗文化的獨特魅力,而且能讓廣大群眾共享精神文化大餐。
2006年至2014年,隴南先后成功舉辦了六屆乞巧文化活動,不斷喚醒廣大民眾自發對乞巧文化活態傳承,增強文化自信、實現文化自強,全面推進乞巧文化的生產性保護傳承進程,將乞巧文化推向了世界。
近年來,隴南充分借鑒國內外文化創新發展經驗,成立了乞巧文化研究會,創刊了《乞巧》雜志,以乞巧為題材,創作了大型秦腔劇、舞臺劇、微電影、動漫片、連環畫和主題曲等一批文藝精品,極大地豐富了乞巧文化的傳承載體。
同時,還把發展乞巧文化與推動婦女事業發展緊密結合,在扶貧攻堅行動中充分發揮“半邊天”作用,積極實施婦女發展項目帶動工程,扶持培養了一大批女書法家、女藝人、女電商、女個體戶、女企業家,動員組織廣大婦女廣泛參與美麗鄉村建設。
隴南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更是注重了“原汁原味”,通過積極實施乞巧文化人才培養工程,建立完善傳承人認定制度,扶持培養了一批乞巧文化傳承人;注重了產業發展,通過加大對文化旅游產品的研發、生產、包裝和營銷力度,形成了“乞巧坊”10大系列200多個產品。
這些成績在第七屆乞巧女兒節保護傳承論壇上得到充分的體現,也獲得了眾多專家的肯定。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劉曄原已經參加過幾屆乞巧節,在觀看了《乞巧情韻》后,她說:“我們的驚喜是無限的。因為它非常集中地把精華用歌舞的形式給大家展演出來,表現西和的各位領導、各位兒女,對這樣一個充滿著信仰、行動的節日,由衷的敬畏,而且充滿了乞巧的精神。”
“乞巧”承載著世界“女兒夢”
隴南(西和),中國乞巧之鄉,這片美麗的熱土,承載著隴南兒女的千年女兒夢和千年幸福夢。
乞巧女兒夢,承載著隴南千年民俗文化的歷史記憶。
乞巧女兒夢,寄托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熱切向往。
乞巧女兒夢,引領著家庭美德和良好家風的培育養成。
乞巧女兒夢,編織著廣大女性自覺奮爭的多彩畫卷。
乞巧女兒夢,展現著巾幗不讓須眉的責任擔當。
而這些“乞巧女兒夢”中所蘊含的爭取平等、自立自強,追求理想、奉獻社會的生活理念,已成為隴南廣大婦女提升素質、自覺奮爭、追求卓越的精神動力。讓乞巧文化走出隴南、走進全國、走向世界,讓全球廣大婦女從中受益,更是乞巧之鄉人民的共同心愿。
王志珍呼吁,“讓我們共同更深入地挖掘乞巧節獨特的文化價值,為保護傳承乞巧文化提供學術支撐,為乞巧女兒節申報世界非遺獻計出力,推乞巧民俗文化與世界文化并軌發展,為中國傳統女兒節注入全球女性全面發展的現代元素,使乞巧文化在新時期煥發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扎米拉·阿科巴格舍娃已經是第二次參加乞巧女兒節論壇,她對中國、對乞巧文化有著深厚的感情。她認為,乞巧女兒節扮演著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不僅促進了女性的健康成長,而且在傳承、保護和發展傳統民俗、節慶方面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具有現實發展意義。乞巧節已經成為所有女性的周年慶典,“‘女兒夢’也是‘中國夢’,而我認為‘中國夢’就是‘世界夢、全球夢’。”扎米拉·阿科巴格舍娃如是說。
這樣的觀點也得到了來自世界五大洲30多個國家的駐華大使、各國的文化部長、婦女部長、城市市長,以及中國的民俗專家學者的認同,達成共同的宣言———《中國乞巧文化與婦女發展·北京宣言》。她們將懷著莊嚴的歷史使命感,把力量匯聚在一道,盡心盡力,將中國乞巧文化保護好、傳承好、發展好。
如今,乞巧女兒節作為中國傳統的女兒文化,正在不斷注入全球女性全面發展的現代元素,熱切地期盼著大家的參與和共享,為乞巧文化可持續發展增添新的活力。
文章來源:中國甘肅網-隴南日報 責任編輯:王彤(實習)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