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日韩_天天综合社区_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_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_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调教网站_九九综合九九

首頁 > 娛樂 > 娛評 > 正文

山東:區域旅游一體化破冰前行

在互聯網思維下,地域概念幾乎不存在,空間覆蓋程度和存續時間長度成為衡量區域旅游發展的重要指標,也是區域旅游發展最為核心的動力所在。 本文關鍵詞:    

  山東省會城市群旅游集散中心內,8大城市設置了特色鮮明的游客體驗區。圖為濟南市設置的泉水人家體驗區。  

  省會城市群旅游集散中心實現了聯盟8城市間在游客集散上的統一

  今年全國兩會,不少代表委員都提到了區域旅游一體化的發展議題,呼吁區域聯合體內的相關政府部門建立區域聯合發展的協同機制,實現在區域旅游一體化發展上的實質性破題。

  近日,筆者對實施了近兩年的山東省會城市群旅游聯盟的進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走訪,旅游聯盟內的8城市在經歷突破行政壁壘、市場協同發展、打造互補產品的陣痛過程中,緩慢推動著區域旅游一體化的進程——

  □徐梅文/攝

  兩年前,山東順應區域聯合發展的趨勢,由濟南、淄博、泰安、萊蕪、德州、聊城、濱州以及濟寧共8個城市組成的山東省會城市群旅游聯盟(以下簡稱旅游聯盟)成立,標志著山東邁出了區域旅游一體化的第一步。“前三年實現城市群內5%-10%的客流流動,旅游年卡、景區門票優惠、城市公交卡實現一體化,整合推出山泉河湖旅游精品”在《濟南宣言》中的出現,更加成為游客拍手稱贊的亮點。

  近兩年的時間,旅游聯盟破冰前行,尤其是作為先行者的濟南萊蕪協作區,率先在城際公交一體化、旅游同城化待遇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同時,跟任何區域旅游一體化發展遭遇的困境相似,旅游聯盟也在經歷突破行政壁壘、市場協同發展、打造城市群互補旅游產品的陣痛過程。在區域旅游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當下,對這些陣痛的正視,將成為未來山東構建區域旅游品牌的重要保證。

  政府層面達成共識

  去年年底,歷時一年半的推動,旅游聯盟8市中的濟萊協作區,終于率先打破政策壁壘,邁出了旅游一體化的實質性步伐:先實現了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資源共享、城際快速交通網絡的建立,又打破了雙方互設旅行社服務網點的政策壁壘,實現了通游年票在濟萊市民之間的共享。

  “1+1”擲地有聲,然而,“1+X”的城市群聯動,推動進程仍顯緩慢。

  “區域旅游一體化的過程中,城市群間的市場發展條件不統一,仍有一些地市存在怕開放、怕競爭、怕吃虧和互相爭搶利益的思想,有些職能部門對旅游一體化的認識也不夠統一,城市群間的合作亟須‘打破界限、拆掉圍墻、互為市場’。”山東大學旅游管理系主任王德剛認為,“旅游聯盟進展緩慢的最大障礙是沒有打破行政壁壘,整體的推進停留在自上而下的主導階段,而不是自下而上的主動式推進。地市之間、職能部門之間的不協調現象比較突出,各地市迫切需要形成強有力的政府推進平臺。”

  正如王德剛所言,旅游是關聯度非常高的產業,需要相關職能部門的相互配合、共同推進。然而旅游聯盟發展至今,除了濟萊協作區,各市推出的旅游年卡、公園年卡、登山年卡等還僅能面向本市市民銷售,不能面向圈內其他城市市民售賣;另外,個別城市限制圈內其他城市旅行社在本市設立分公司和服務網點,存在地方保護主義思想。

  “聯盟包含8個地市,各方利益的著力點均不同,實現資源整合、達成各方共識牽扯到觀念、機制、基礎條件方方面面,很難一蹴而就。”濟南市旅游局副巡視員張濤坦言,“聯盟成立后,有一年多的時間把主要工作集中在政府主導的層面,最重要的是在政府之間形成一個共同的利益點。

  “自今年開始,旅游聯盟將實行八市輪值制度。”張濤說,8市輪值機制的設立,是省會城市群旅游聯盟在政策層面達成共識的重要標志。政府層面的共識解決了,旅游一體化的方向就明確了。無論是產品的推出,還是優惠政策、同城化待遇,都將進入實質化發展的階段。“一城一精品”力避同質化

  “政府層面的合作是區域旅游一體化的第一步,讓城市居民把周邊城市真正納入自身的休閑空間,則是區域旅游一體化的終極目標。”山東旅游規劃設計院院長陳國忠認為,隨著高鐵網絡的逐步完善,山東省內同城化的目標正在逐步實現,此時,區域內各城市之間的休閑度假產品是否互補,是吸引游客在區域內流動的最關鍵因素。

  “反觀我們的城市,越來越有同質化發展的傾向。各城市間對開旅游專線,建設集散中心,還沒有形成統一的思路。”陳國忠認為,在產品的打造上,城市群聯盟之間還缺乏有機的產品組合和補充,缺乏以產品交換為前提的專線對接。

  陳國忠建議,城市之間必須形成獨特的風格和特質,例如,濟南可以打造泉城、泉城人家、泉城街區;聊城打造運河水城,以水文化為主;泰安建平安泰城,以山城文化為主題;德州打造美食之城;萊蕪打造生態休閑之城等等。“差別化的城市定位,每個城市形成主題經典的休閑街區,就容易形成良好的城市互補性,滿足游客的多樣化選擇,吸引他們在城市群城市間進行流動。”

  在最近召開的省會城市群旅游聯盟聯席會議上,山東省旅游局副巡視員周曉明也明確指出,在政府層面達成共識的基礎上,旅游聯盟下一步工作的關鍵是實現產品為王,打造“一城一精品”的旅游產品格局。

  筆者也從濟南市旅游局了解到,在打造城市特質方面,省會濟南先行一步,深度推進各項旅游資源的整合。“天下第一泉”景區、千佛山風景名勝區,明府城、老商埠區都將成為提升濟南城市內涵的重要資源。另外,濟南市還將整合街區資源,重點打造3-5條美食、旅游購物、休閑娛樂等街區,振興2-3家餐飲老字號。編制全市夜休閑產業發展規劃,打造夜間核心旅游產品。

  今年春節期間,濟南西站省會城市群旅游集散中心正式試運行,8個成員城市在集散中心設立了獨具城市特質的體驗區,并通過高科技手段幫助游客身臨其境游覽立體場景,吸引了不少途徑高鐵西站的市民、游客駐足休閑。全省覆蓋面較廣的旅行社也開始在集散中心內接受游客的現場報名,為開設城市間的旅游專線做準備。

  政府搭好臺企業唱好戲

  政府搭好了臺,周曉明認為,接下來就需要旅游企業發揮市場主體作用,考慮跨區域產品互動,打造連線產品。

  在與城市群內相關旅行社的交談中,筆者發現,已有部分旅行社就跨區域連線產品進行了組合和開發,但知名度太低,并不很受市場歡迎。

  “市場不買賬,說明企業推出的產品停留在概念上的比較多,如何創新產品,如何對接市場,這一點旅游企業要做深刻反思,”周曉明認為,在打造跨區域連線產品的過程中,旅游企業一定要避免“好看不好賣、叫好不叫座”的問題。

  山東大學旅游管理系教授許峰認為,在區域旅游發展的格局之下,旅行社跨區域組合聯動的現象會愈發凸顯,旅行社迎來‘內容為王’的全新時代,新的產品組合要從城市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個性、無縫銜接體系等方面全面介入。比如,產品設計要朝著主題化、精眾化的方向發展,甚至可以給一些自助游客提供一份完整的行程安排和地面銜接服務。

  山東國際旅行社總經理劉秀麗坦言,跨區域連線產品的開發涉及不同的地接社、景區在優惠幅度、價格方面的深層次溝通,具有一定的難度。她希望,旅游聯盟間的旅行社和旅游景區之間,也能夠建立相應的聯盟,并在聯盟的范圍內達成產品價格和優惠幅度方面的共識。

  “近期省局組織了市場研討座談,旅行社、景區之間達成了諸多共識。建議聯盟內幾家龍頭旅行社之間形成產品組合,先實現內部客源的組團和互換,產品組合越多越好。同時要解決產品趨同化,實現差異性。下一步城市群聯盟將把景區的優惠價格進行專題研究,促使旅游價格落到實處,形成實質化的互惠互利關系。”山東省旅游局國內處處長王春生說。

  淄博市旅游局局長常傳喜在《2015年省會城市群旅游聯盟共同推動工作方案》中也提出,2015年旅游聯盟將推出省會聯盟城市旅游一卡通,囊括各市優秀的旅游景區、酒店等優勢資源,實現對游客的大幅讓利。

  ●論苑

區域旅游發展的創新思維

  □葉昊

  在旅游業不斷發展的新形勢下,筆者認為,區域旅游的特點出現重大改變,主要表現在:

  第一、區域旅游不再僅僅是地域概念。

  空間和時間介入進來,成為區域旅游重要的影響因素,甚至打破地域概念、形成整體品牌、面向更為廣闊的空間,如五岳聯動申遺、海上絲綢之路品牌、健康旅游主題等。

  第二、區域旅游組織主體不再僅僅是景區和旅游線路。

  區域旅游主體,除傳統的政府主管部門、景區、旅行社等組織外,自駕車組織、渠道運營商、在線旅游服務商、媒體資源供應與整合者、資本和資源整合者,都成為區域旅游重要的參與者,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第三、區域旅游不再是旅游部門獨家推動。

  經濟、文化、社會等各個方面都在借助旅游,休閑、健康、農業、環保、生態等各個行業掛鉤旅游,發改、規劃、建設、財政等各部門發力旅游,無論省市縣鄉鎮村的主要領導在吆喝旅游。這些要素參與旅游業,對區域旅游發展提出新要求、新目標、新模式。

  第四、區域旅游主體間關系不再僅僅是簡單聯合。

  一體化經營、競合互助互推關系、緊密合作化、資本紐帶化,這些新型的合作關系,將打破地域藩籬,打破原有區域框架,形成新的合作模式和區域旅游空間。

  第五、區域旅游不再僅僅局限在國內。

  絲綢之路橫跨歐亞、東南亞與港澳臺合作不斷深化、大湄公河旅游方興未艾。通過國際合作,將中國旅游的優質資源和國際旅游優質資源對接,形成新的旅游區域,對于促進中國旅游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新的特點,發展區域旅游的核心思維方式也必須進行變化。

  一是用互聯網思維考慮區域旅游。

  互聯網思維的核心是平臺化、優勢資源共享化和社會關系參與。在互聯網思維下的區域旅游應當按照規律,打造區域旅游平臺,構筑資源優勢共享渠道,擴大信息傳播數量,吸引社會大眾參與,將所有獲得信息的個體作為購買決策節點和信息傳播起點,甚至組織社會大眾作為信息的發起者和編制者。

  在互聯網思維下,地域概念幾乎不存在,空間覆蓋程度和存續時間長度成為衡量區域旅游發展的重要指標,也是區域旅游發展最為核心的動力所在。

  科技手段和網絡媒體,是區域旅游形成虛擬空間品牌優勢的最主要途徑。

  二是用創新思維考慮區域旅游。如,以創新激活旅游資源;以旅游創新體系形成產業驅動力和城鎮發展驅動力;以旅游產業升級和周邊地區換代為核心,突出特色,聯動周邊,形成共同市場;按照創新體系的組織、形式和區域創新中心建立模式,重新配置資源,打造旅游發展創新體系。

  區域創新方式包括:第一,集聚性。以企業為創新主體,將人才作為創新的核心,將資金作為創新的基礎,企業、人才、資金等要素集聚。第二,創新性。是地區新知識、新產品和新技術的產生地,是科技創新機構集聚、創新活動頻繁發生的區域。第三,系統性。各種創新資源在空間形成載體。包括硬性機構組織,和眾多創新行為主體及其互動構成的軟組織。第四,成長性。第五,外向性。區域創新中心雖然以地理位置為載體,但是它并非一個封閉的概念。

  三是用國際化思維考慮區域旅游。隨著雙向交流的快速增長,中國旅游國際化進程很快。國際化首先是市場國際化,特點是快速與空間跳躍,不必遵循一般的距離限制或其他限制;市場國際化的核心出發點是品牌主導。

  在這種情勢下,區域旅游范疇應當擴大到更為廣闊的空間和區域。面對中國大陸以外的區域,現有的行政格局和機制,單打獨斗難以形成整體優勢,難以組織起足夠的力量,難以形成足夠的影響力。因此必須通過所謂四集模式,即集和資源,集約使用,發揮集聚效應和集群效應,形成集中突破,形成快捷通道。

  國際化思維,除文化上的包容與開放外,還包括思維方式的國際化作用、美學表現的國際化通用、服務標準與程序國際化適用等。進退有據、不卑不亢、促進現代方式與古老傳統的融合,是國際化思維引導區域旅游發展過程中必須遵循的原則。

  四是用碎片化思維整合影響區域旅游。

  未來是個碎片化的社會,個人、群體碎片化,知識、信息碎片化,時間、空間碎片化,渠道、媒介碎片化。這種碎片化的社會和生活,導致區域旅游在某種程度上也被碎片化,表現出的形式與原先不同,但本質上沒有發生改變,依然是通過空間和時間的組合,作用于地域載體。這是區域旅游在新時期面臨的最大難題。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相關閱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