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第一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第一個“國家級”人才特區……從曾經的“電子一條街”到如今的“創業大街”,中關村處處充滿創新的活力,成為“創客”們筑夢、追夢、圓夢的家園,更成為北京乃至全國創新驅動發展的范例。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中關村用三十年的跨越式發展,生動展示了科技創新對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牽引力”。經濟進入“新常態”,發展亟待“新引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中國經濟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才能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雙引擎”,推動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
創新發展的關鍵在人才,這就需要點燃人們的夢想,釋放人才的活力。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提出的要求,把“科技成果重要貢獻人員和團隊受益可提高至50%”“開展股權眾籌融資試點”“推動轉制科研院所引入社會資本”等激勵機制落到實處,必將極大地釋放人們的創新熱情,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使科研成果轉化為強大的現實生產力。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最難啃的“硬骨頭”還是體制機制。中關村所走過的道路表明,發力做好服務型政府用權的“減法”,為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人才、融資等生態環境,才能換取創新創業的“乘法”。《意見》也明確提出,要切實加強反壟斷執法,打破地方保護,清理和廢除妨礙全國統一市場的規定和做法,改革產業準入制度,制定和實施產業準入負面清單等,按照這些要求,積極推動體制機制改革,營造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環境,才能形成百舸爭流的生動局面,以良性的市場競爭培育起激勵創新的良好環境。
正文已結束,您可以按alt+4進行評論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